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症状诊断/鉴别

时间: 2015-05-07 16:13:06 来源: 求医网

  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分先天性和获得性两大类,以获得性居绝大多数。该病的诊断可通过患者的临床症状及检查结果诊断。先天性再障甚罕见,其主要类型为Fanconi贫血。获得性再障可分原发和继发性两型,前者系原因不明者,约占获得性再障的50%,又可按临床表现、血象和骨髓象不同综合分型,分为急性和慢性两型。患者有时常头晕,贫血症状,血红细胞量减少的症状。中性粒细胞一定值<500/mm 3,血小板数<2万/mm 3,网织红细胞(红细胞压积纠正值)<1%,骨髓细胞增生程度低于正常的25%,如<50%,则造血细胞<30%。其中中性粒细胞一定值<200/mm 3者称极重型再障。

  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的诊断标准:

  1、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百分数<0.01,淋巴细胞比例增高。

  2、一般无肝、脾肿大。再生障碍性贫血一般无肝脾肿大,而白血病可有,这也是两者的一个鉴别要点。

  3、骨髓检查显示至少一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如增生活跃,巨核细胞应明显减少,骨髓小粒成份中应见非造血细胞增多。有条件者应作骨髓活检等检查)。

  4、能除外其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疾病,如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中的难治性贫血、急性造血功能停滞、骨髓纤维化、急性白血病、恶性组织细胞病等。

  5、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

  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的鉴别诊断:

  脾功能亢进:脾功能亢进(简称脾亢)是一种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脾肿大、一种或多种血细胞减少,而骨髓造血细胞相应增生,可经脾切除而缓解。本病经治疗原发病后,部分病例临床症状可减轻。脾脏切除后,临床症状可得到纠正。

  血红蛋白尿:尿中含有游离血红蛋白称血红蛋白尿。是诊断血管内溶血的证据之一。由于尿中含量不等尿色可以红色、浓茶色、严重时酱油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髓系定向**或多能**的异质性克隆性疾患,其基本病变是克隆性造血干、祖细胞发育异常,导致无效造血以及恶性转化危险性增高。主要特征是无效造血和高危演变为急性髓系白血病,临床表现为造血细胞在质和量上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变化。MDS发病率约10/10万~12/10万人口,多累及中老年人,50岁以上的病例占50%~70%,男女之比为2:1。MDS30%~60%转化为白血病。其死亡原因除白血病之外,多数由于感染、出血,尤其是颅内出血。

  老年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起源于多能造血**的恶性克隆性疾病。主要特征有:①血细胞发育异常,表现为骨髓无效和病态造血。②恶性克隆保留一定程度的分化潜力,且增生比较缓慢。③部分最终转化为急性白血病,主要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AML)。

来源资料:《中华内科杂志》 2009年 第11期


查看更多关于“骨髓造血细胞再生障碍症状诊断/鉴别”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骨髓活组织检查、放射性核素骨髓扫描、染色体检查、血象检查
常用药品:
十一酸睾酮软胶囊、再造生血片、盐酸左氧氟沙星分散片
相关疾病:
败血症、血色病、头痛、再生障碍性贫血、月经过多、感染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