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颈性眩晕的治疗:
一、中医治疗:
1.针灸疗法
(1)体针:肝阳眩晕急性发作可针刺太冲穴,泻法。气血虚眩晕,可选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等穴,取补法或灸之。肝阳上亢者,可选用风池、行间、侠溪等穴,取泻法。兼肝肾阴亏者,加刺肝俞、肾俞用补法。痰浊中阻者,可选内关、丰隆、解溪等穴,用泻法。各种虚证眩晕急性发作均可艾灸百会穴。
(2)耳针:选用肾、神门、枕、内耳、皮质下。每次取2。3穴,中、强刺激,留针30分钟,间歇捻针。每日1次,5―7日为1个疗程。
(3)头针:选双侧晕听区,每日1次,5~10日为1个疗程。
2.中药液体疗法
现在一般都采用片剂。丸剂和一些西药 治疗.而恰恰最利于吸收的是合剂.基于中老年人不利于吸收.采用合剂治疗是最好的。如:天麻眩晕宁合剂。
二、西医治疗:
1.颈椎旋转复位法
采用冯天有颈椎旋转复位手法拨正偏歪棘突,使患椎恢复原解剖位置,解除对椎动脉的刺激或压迫,临床症状和体征即可减轻或消失。
复位方法:病人端坐在方凳上,医生站其背后,一手压住患椎棘突的偏歪侧,另一手抱住病人的右枕部,在牵引的同时旋转颈部。当偏歪的棘突顶住压棘突的拇指时,拇指轻轻向对侧水平方向拨正偏歪的棘突,常可听到“咔嗒”一响声,即达到复位目的。老年人手法宜轻。
复位时的注意事项:
(1)年老体弱,妇女妊娠期,严重心、肾、肝、肺疾病者,应慎用。
(2)原发性或继发性恶性肿瘤,禁用。
(3)伴有严重骨病,如颈椎结核、强直性脊椎严重骨脱钙者,禁用。
复位后嘱病者适宜休息,避免颈部过多活动,必要时佩带颈围。
2.按摩颈部软组织
(1)按摩手法:
①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指在患处与肌纤维方向垂直左右弹拨,起到分离粘连,疏通经络,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的作用。
②理筋手法:用双拇指或单拇将移位的软组织(韧带、肌腱、肌纤维、神经)扶正,再顺纤维方向按压、复平,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适应生理功能。
③镇定手法:在分筋、理筋手法使软组织恢复正常解剖位置后,再用单拇指在患处静压10~20s,可使肌肉解痉、去痛。
(2)按摩部位:
①风池穴部位:此部位为上、下项线之间,为头平棘肌、头后大、小直肌、头上斜肌、头夹肌(骶棘肌),胸锁乳突肌等的止点,是损伤好发部位。
②副神经:从胸锁乳突肌下缘中点穿出,下行入斜方肌。
③胸锁乳突肌肌腹。
④提肩胛肌的抵止腱,肩胛骨的内上角。
3.颈椎牵引
对老年人,椎间隙变窄,骨质增生明显的病人可做颈椎牵引治疗。牵引重量6~12kg/次,1次/d,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根据病情需要,间隔3~5天继续牵引。
4.理疗
缓解肌肉痉挛,消除局部无菌性炎症。常用超短波、红外线等。
5.封闭
0.5%普鲁卡因溶液8ml,泼尼松0.5ml颈椎后关节囊封闭,每周1次,3次为1个疗程。
6.药物
(1) 倍他司汀(盐酸培他定):4mg,3次/d,口服。
(2)输液:5%葡萄糖溶液500ml加川芎嗪160mg静滴,1次/d,10次为1个疗程。
7.手术治疗
经各种保守治疗无效者,骨质增生严重,颈椎管狭窄症等需手术治疗。
8.择优方案
(1)药物治疗:急性期适当用血管扩张剂,如倍他司汀(培他啶)氯化钠注射液500ml加曲克芦丁(维脑路通)1.0g,1次/d,静点,10天1个疗程,配合维生素类药物口服如维生素B1、B6等。
(2)颈部牵引、理疗、按摩。
老年人颈性眩晕的预防:
1.颈项操
(1)颈项争力:站立,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抬头望天,还原,然后两足开立与肩同宽,两手叉腰,低头看地,还原,要求呼吸自然,腰不参与活动。
(2)向后观瞧:姿势同前,右手臂随头颈向右后转,目视右手,还原;然后左手臂随头颈向左后转,目视左手,还原。
(3)前伸探海:姿势同前,头颈前伸并转向右前方,双目前下视,还原;然后,头颈前伸并转向左前方,双目前下视,还原。
(4)回头望月:头颈向右后上方尽力转,双目转视右后上方,还原;头颈向左后上方转动,双目左后上方,还原。
(5)金狮摇头:头颈向左右各绕环一周。
2.颈椎操
(1)击拳运动:徒手或手持1~2kg重的哑铃向前斜方,侧方,上方击出,各方向可作4~8次。
(2)肩后张扩胸运动:两肘屈曲,用力后旋同时扩张,再扩张,重复8~12次。
(3)仰有抗阻运动:两手交叉于头部,头仰时两交叉手给予一定的阻力,作6~8次。
(4)体侧屈运动:头颈正直,体侧屈时,头颈部随之侧屈,左右交替进行,各4~8次。
(5)耸肩运动:立正姿势,两肩同时用力上耸,放松下落,再耸肩后用力向前或后交替绕环旋落下,重复4~8次。
(6)旋肩运动:两手各扶同侧肩,以两肘分别划弧作旋转运动,前后交替进行,各6~8次。
(7)头俯仰运动:头前屈至下全面贴胸停片刻,再后仰至最大角度停片刻,重复6~8次。
(8)头侧屈运动:头侧屈(头贴近同侧肩部),复原停片刻再向另一侧屈,重复6~8次。
(9)头左右转动:头向一侧转动,复原后停片刻再向另一侧,重复6~8次。
(10)头环绕运动:头先后前,左,后,右环绕运动,停片刻后再向前,右,后,左环绕运动,力求活动范围大,缓慢,重复6~8次。
来源资料:《中国疗养医学》 2011年 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