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发性流产症状起因

时间: 2015-03-31 10:29:01 来源: 求医网

  自发性流产的发病原因

  导致自然流产的原因很多,可分为胚胎因素和母亲因素。早期流产常见的原因是胚胎染色体异常、孕妇内分泌异常、生殖器官畸形、生殖道感染、生殖道局部或全身免疫异常等;而晚期流产多由宫颈功能不全、母儿血型不合等因素引起。

  1.胚胎染色体异常:染色体异常是自然流产最常见的原因,国内外文献报道,在自然流产中,46%~54%与胚胎染色体异常有关。根据Warburton等总结,流产发生越早,胚胎染色体异常的频率越高。染色体异常包括数量异常和结构异常,在数量异常中染色三体居第1位,占52%,除1号染色三体未见报道外,各种三体均有发现,其中以13,16,18,21及22号染色体最常见,16三体约占1/3;第2位是45,X单体,约占19%,是仅次于三体的较常见的染色体异常,如能存活,足月分娩后即形成特纳综合征。三倍体常与胎盘的水泡样变性共存,不完全水泡状胎块的胎儿可发育成三倍体或第16号染色体的三体,流产较早,少数存活,继续发育后伴有多发畸形,未见活婴,四倍体活婴极少,绝大多数极早期流产。染色体异常结构异常主要是染色体易位(3.8%)、嵌合体(1.5%)等,染色体倒置、缺失和重叠也见有报道。

  从流行病学角度看,流产发生率随着妇女年龄的增加而升高。因此,有人认为胚胎染色体异常可能与孕妇年龄有关,但是已有研究表明,除了21三体与母体年龄较大有关外,其他三体与母亲年龄无关。

  2.母亲因素

  (1)夫妇染色体异常:早在1960年,Schmiel等就已发现习惯性流产与夫妇染色体异常有关。国内外文献报道,习惯性流产者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3.2%,其中多见的是染色体相互易位,占2%,罗伯逊易位占0.6%。国内资料证明,复发性流产夫妇染色体异常发生频率为2.7%。

  (2)内分泌因素:

  ①黄体功能不良:黄体中期孕酮峰值低于9ng/ml,或子宫内膜活检与月经时间同步差2天以上即可诊断为黄体功能不良。高浓度孕酮可阻止子宫收缩,使妊娠子宫保持相对静止状态;孕酮分泌不足,可引起妊娠蜕膜反应不良,影响孕卵着床和发育,导致流产,孕期孕酮的来源有两条途径:一是由卵巢黄体产生,二是胎盘滋养细胞分泌。孕6~8周后卵巢黄体产生孕酮渐渐减少,之后由胎盘产生孕酮替代,如果两者衔接失调则易发生流产。孕酮分泌不足与流产密切相关。在习惯性流产中有23%~60%的病例存在黄体功能不全。

  ②多囊卵巢:有人发现在习惯性流产中多囊卵巢的发生率可高达58%,而且其中有56%的患者LH呈高分泌状态。现认为多囊卵巢高浓度的LH可能导致卵细胞第二次减数分裂过早完成,从而影响受精和着床过程。

  ③高催乳素血症:高水平的催乳素可直接遏制黄体颗粒细胞增生及功能。高催乳素血症的临床主要表现为闭经和泌乳,当催乳素处于正常值上限时则可表现为黄体功能不全。

来源资料:《国内优生与遗传杂志》 1999年 第6期


查看更多关于“自发性流产症状起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产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不规则抗体筛选检查、优生五项检查、优生四项检查
常用药品:
维生素E软胶囊、坤灵丸、妇康丸、孕康口服液
相关疾病:
习惯性流产、胎漏、妊娠合并淋病、真性菌尿

自发性流产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