噩梦的治疗:
首先应寻找并消除身体和心理上的诱因,针对心理矛盾给以合理的咨询和指导。当发现儿童出现恶梦时,应将其唤醒,待其情绪稳定后再让其入睡。一般无需药物治疗,若发生过频可短期内给予安定或利眠宁等镇静剂,睡前服。本症预后良好,随年龄增长可逐渐减少,部分可连续至成人。 经常做噩梦感到不安怎么办
——梦境与凶吉祸福无关
不少人有这样的苦恼:入睡后,常常做噩梦,甚至被惊醒。由于睡不好,次日头昏脑胀,影响了工作和学习。有的还担心噩梦会给自己带来厄运,造成心理上的恐惧和不安。
其实,做梦是人在睡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正常心理现象。一般情况下,人在睡眠时大脑神经细胞都处于遏制状态,这个遏制过程有时比较完全,有时不够完全。如果没有完全处于遏制状态,大脑皮层还有少数区域的神经细胞处于兴奋,人就会出现梦境。由于少数细胞的活动失去了觉醒状态时的整个大脑皮层的控制和调节,记忆中某些片断不受约束地活跃起来,可能就表现出与正常心理活动不同的千奇百怪的梦。此时,与语言和运动有关的神经细胞倘若也处于兴奋状态,那就不光会出现梦境,还会说梦话或发生梦游的现象。
国外有关的最新研究表明:人的一生大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是在做梦。做噩梦与吉凶福祸没有直接联系,不要为此担忧。关于梦境的内容,一般认为主要是:其一,日有所思,夜有所梦。有的人喜欢看一些惊险、恐怖的影视录像或小说,这些刺激形成了记忆表象,一旦进入梦境就容易做与此有关的梦。其二,由于人的睡觉姿势不好,如趴着睡觉或手放在胸部压迫了心脏,容易做一些恐怖的噩梦。还有人在身体有病的时候,如头痛发烧、心脏不好造成大脑缺氧或供血不足也会做噩梦。那么怎样才能减少噩梦呢?
减少不良的刺激。平时应多看一些健康有益、轻松愉快的影视录像或小说,少看或尽量不看易形成噩梦情景的影片或小说,避免不良的刺激在记忆中储存。睡眠前较好不要过度用脑,以免大脑皮层过度兴奋而引起梦境。
注意睡眠的身体姿势。一般采取右卧睡眠较好。仰着睡的时候,双手双脚自然垂直,枕头不要过高。要纠正趴着睡觉的不良习惯。
噩梦的预防:
预防生理疾病。有不少实验显示,人体内的生理性与病理性的刺激可能被编入梦境。人体有些轻微的炎症,在意识清醒的状态下,往往感受不到,而炎症引起的轻微刺激在睡眠时就可能导致噩梦产生。如有人在梦境中出现喉咙被人掐着,后来果然发现患有咽炎。
实际上是每个人在睡眠时都会做梦的。从开始进入睡眠阶段的前一段时间内,身体都呈放松状态,脑电波显示为“慢波”人的眼球基本“固定不动”,此时称为“慢波睡眠”;过一段时间后,进入相对比较深度的睡眠,此时如果观察睡眠者的眼球,为较快速的“转动”状态,脑电波的活动“起伏”变化也比较大,而且进入快波状态,此时就称为“快波睡眠”。由于人的大脑在醒着的时候接受了很多信息,在身体各部分都互相“共同协调”的情况下作出相应的反应和动作,完成我们所需要的工作、活动、等等一切行为,并且有很多信息被大脑所储存起来(记忆,并且如接受的信息“刺激性”大些的,有可能记忆的“牢固”程度要深些);在人进入睡眠状态后肌体的很多部分开始休息,大脑也有一部分开始休息,但仍有一部分在对醒着的时候接收的信息进行“整理”,所以就开始了“做梦”。由于此时肌体和大脑有部分是休息的,所以大脑中在“整理某些信息”时,是不“连贯”的,这样“做出来”的梦,也就是梦境,往往是不连贯、甚至可能是“希奇古怪”的现象,如果此时由于睡眠姿势(比如睡觉时手放在胸口等)或受到某种刺激,影响到呼吸的顺畅或血液循环,则大脑在“整理信息”的过程中,又会出现“似乎对人有害”的信息的感觉,这个时候人就可能会“做恶梦”了。
一般在正常的情况下,一个“慢波睡眠”和一个“快波睡眠”为一个“睡眠周期”,时间大约为90分钟左右,在人的整个睡眠时间内,可以有多个睡眠周期出现;如果人在睡眠的快波睡眠周期内被人叫醒或因某种原因醒来,则会记得甚至“非常清楚”地记得快波睡眠时所做的梦的梦境。至于说很多次或者基本每次醒来后都能记得所做的梦,除了由于环境问题无法使人有良好的睡眠外,那就是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了。
来源资料:《学生天地:小学低年级》 2014年 第9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