寰枢脱位症状起因

时间: 2015-05-11 15:51:50 来源: 求医网

  寰枢脱位的临床表现取决于横韧带损伤的严重程度和寰椎前脱位程度以及是否对脊髓造成压迫。如果单侧向前移位时,头部离开患侧向健侧倾斜;颈部疼痛和僵直,枕大神经痛等,脊髓压迫症状和体征极少发生。双侧前脱位显著的患者,其头部前倾,张口受影询,颈椎各方向活动均受限制;其咽壁隆起,使鼻咽腔缩小,说话不清带有鼻音;触诊触到其前脱的寰椎前结节;枕颈区变平而枢椎棘突明显隆起,有压痛及该区疼痛。寰枢脱位可以分为很多种,其中常见的有外伤性脱位、先天性畸形脱位、自发性脱位、病理性脱位等。其中造成脱位的原因不尽相同。具体的分析如下所述。

  外伤性脱位:

  1.合并齿状突骨折: 即寰椎连带着齿状突骨折一并移位,从枢椎椎体后上角或骨折线后缘测量到寰椎后弓的前缘,此距离为脊髓可占据的有效空间,可据此估计缓冲间隙的狭窄及脊髓受压的情况。2.单纯的寰椎前脱位:不伴有齿状突骨折的寰枢关节脱位,必有寰枢之间韧带的广泛损伤,由于齿状突的存在,脊髓被夹在齿状突和寰椎后弓之间,更易受伤。

  先天性畸形脱位:

  枕颈部有发育异常者,外伤后较正常人更易发生寰枢关节急性脱位,多数病例是在少年以后逐渐发生寰枢关节不稳定,常见的两种:1.分节障碍,表现为枕骨寰椎融合成颈2~3椎体融合;2.齿状突发育不全。

  自发性脱位:

  成人病例多继发于类风湿性关节炎,儿童则多继发于颈部深在感染。寰枢椎旋转固定的实质是陈旧性脱位, Fielding(1977年)把自发出现或轻度外伤后出现的寰枢椎旋转性半脱位状态称为寰枢椎旋转固定,在以后(1983年)他又称之为旋转性移位。

  病理性脱位:

  也为缓慢发生的脱位,与自发性发生脱位的区别在于确有寰椎和/或枢椎的骨质破坏性病变,在我国以寰枢椎结核为多见,也偶见于寰枢椎肿瘤或骨髓炎。

  二、发病机理

  解剖特点与损伤机制:

  (1)寰枢外侧关节,由左、右寰椎下关节面与枢椎的上关节面构成;

  (2)齿状突前、后关节,分别位于齿状突前面与寰椎前弓的齿凹和齿状突后面与寰椎横韧带之间,形成两个滑膜腔。寰枢关节的周围韧带及覆膜有寰椎横韧带、齿状突尖韧带、翼状韧带、覆膜及寰椎后弓与枢椎椎弓间的黄韧带。头部旋转运动的90%发生于此关节,它不但运动灵活,且周围有许多韧带连接枕骨、寰椎、枢椎及其他颈椎。当头颅部遭受突然屈曲作用时,头部的动能大部分集中在横韧带上,齿状突恰在其中央部,形成一种“切割”外力,可造成横韧带断裂。另外造成寰椎爆裂性骨折(Jefferson骨折)的垂直暴力作用,使寰椎侧块和椎弓骨折段分离移位也可造成横韧带撕裂。横韧带附着于寰椎两侧块前方附着,并与其前弓共同构成骨纤维结构,包绕并限制齿状突过度活动,保护寰枢椎稳定,当横韧带损伤或断裂时即可出现寰枢关节的脱位或半脱位。这是一种严重损伤,常伴有脊髓损伤,可立即致命。

来源资料:《四川医学》 2004年 第8期


查看更多关于“寰枢脱位症状起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相关检查:
骨关节及软组织CT检查、骨与关节MRI检查、关节平片检查
常用药品:
盐酸曲马多胶囊、消炎镇痛膏、醋氯芬酸片、辣椒碱乳膏
相关疾病:
寰枢椎旋转脱位固定、寰枢关节脱位、黏多糖贮积症Ⅵ型

寰枢脱位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