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治疗/预防

时间: 2015-05-15 14:21:42 来源: 求医网

  1、抗凝治疗:服用阿司匹林每日3~5mg/kg,1次服用,至血沉、血小板恢复正常,如无冠状动脉异常,一般在发病后6~8周停药。对遗留冠状动脉慢性期病人,需长期 服用抗凝药物并密切随访。有小的单发冠状动脉瘤病人,应长期服用阿司匹林3~5mg/kg?d,直到动脉瘤消退。对阿司匹林不耐受者,可用潘生丁每日 3~6mg/kg,分2~3次服。有巨瘤的患者易形成血栓、发生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可用口服法华令抗凝剂。

  2、溶栓治疗:对心有梗塞及血栓形成的病人采用静脉或导管经皮穿刺冠状动脉内给药,促使冠脉再通,心肌再灌注。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 20000u/kg,继之以每小时3000~4000u/kg输入。冠状动脉给药1小时内输入尿激酶1000u/kg。也可用链激酶,静脉溶栓1小时内输 入链激酶10000u/kg,半小时后可再用1次。以上药物快速溶解纤维蛋白,效果较好,无不良反应。

  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的预防:

  1、体温患儿以发热为**症状。发热与免疫功能失调有关。患儿体温呈稽留热或弛张热,体温达38℃~40℃,入院后测体温4次/d,直到体温正常后改为20次/d。由于该病反复高热不退,患儿家属易急噪、焦虑、情绪不稳定,应耐心劝说解释。出现高热时不应自己给患儿服退热药,应向医生报告。我院主张体温38.5℃以下采用物理降温,温水擦浴、冰袋降温、多饮温开水,如体温不降,持续升高达38.5℃以上应采用药物治疗如莫丁舒、普菲特达到降温目的。

  2、四肢末端变化患儿在1周内可能出现手指、足趾硬肿、手掌面皮肤发红,部分患儿指趾关节呈梭形肿胀、触痛,肢端、肛周、躯干等处脱皮,指甲脱落。应对患儿加强护理,注意局部皮肤黏膜清洁,避免搔抓皮肤,注意防止发生皮肤撕伤。

来源资料:《临床儿科杂志》 1998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治疗/预防”的相关常识>>

急性非化脓性一过性颈淋巴结肿胀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钼靶X线检查、心电图检查、类风湿因子检查
常用药品:
蛇胆川贝液、异烟肼片、云南白药胶囊、吡嗪酰胺片
相关疾病:
颈淋巴结结核、川崎病、小儿周围淋巴结结核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