囊肿样改变症状起因

时间: 2015-05-28 14:48:49 来源: 求医网

  目前关于囊肿样改变的发病机制,有较一致的看法,一般认为在胚胎期3~5周时,即在神经沟形成神经管时,含上皮成分的包涵物,在神经管内发生滞留,这些滞留物成为日后发生表皮样囊肿的病理根源,随着不断有细胞角化脱落形成瘤内容物,使肿瘤逐渐增大,出现临床症状而发病。另外,尚有个别病例是由于头皮外伤、手术时将上皮植入而发病者。囊肿样改变大多单发,亦可多发,偶与皮样囊肿同时存在并伴有先天性畸形或异常,如耳后藏毛窦、脊柱裂等。颅内表皮样囊肿可位于硬脑膜外、硬脑膜下、蛛网膜下腔、脑实质及脑室内等处,按起源部位好发于桥小脑角、鞍区、大脑半球、脑室内、四叠体区、小脑等处,约25%的囊肿可发生在颅骨板障或脊柱内。由于此囊肿的生物学特性,它可不局限于一处,常从它所起始的部位呈指状突出伸入邻近的脑池、沟裂,甚至可穿入脑实质而沿着神经纤维素生长。因此有时可广泛地从颅后窝生长到颅前窝等处。

患这种病的人越来越多,这将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为了能够远离此病的困扰,我们平时一定要做好预防工作,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学会适当地分解,并保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而且要有一个良好的饮食习惯,改变厌食的不良习惯。多吃新鲜的瓜果蔬菜,少吃辛辣刺激食物。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2008年 第7期


查看更多关于“囊肿样改变症状起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CT检查、CT平扫、CT造影扫描、耳鼻咽喉CT检查
常用药品:
注射用环磷酰胺、夏枯草口服液、小金胶囊、甲泼尼龙片
相关疾病:
囊状淋巴管瘤、皮样表皮样囊肿、肉瘿、表皮囊肿

囊肿样改变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