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起因

时间: 2015-05-18 16:38:49 来源: 求医网

  在我国,引起下肢动脉缺血症的主要原因是动脉硬化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又称伯格病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的老龄化,动脉硬化的发病数逐年增加。加之此类患者多数伴有糖尿病,使得下肢动脉缺血进展更快,病情更复杂。另外,由于吸烟人数的增加,吸烟者的年轻化、女性化等因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率也呈上升趋势,女性患者也较以前有明显的增加。其中造成急性下肢缺血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几点:

  1、激素紊乱: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绝大多数为男性(80~90%),而且都在青壮年时期发病,有人认为,前列腺功能紊乱或前列腺液丢失过多,可使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前列腺素减少,并有可能使周围血管舒缩功能紊乱,血栓形成从而导致本病。

  2、遗传: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中1~5%有家族史,不少学者发现人类白细胞抗原(HLA)的某些特殊位点与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发病有关,日本学者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HLA-J-1-1阳性率为46%,而正常人仅18%,另有报道,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的HLA-BW54,HLA-BW52和HLA-A阳性率增高,其中HLA-J和HLA-BW54均受遗传因子支配。

  3、血管神经调节障碍:植物神经系统对内源性或外源性刺激的调节功能紊乱,可使血管容易处于痉挛状态,长期血管痉挛可使管壁受损,肥厚,容易形成血栓导致血管闭塞。

  4、自身免疫功能紊乱:近10余年,自身免疫因素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Gulati等发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血清中ⅠgG,IgA,和ⅠgM明显增加,而补体CH50和C3则减少,并在患者的血清和病变的血管中发现抗动脉抗体和对动脉有强烈亲合力的免疫复合物,Smoler等在20例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7例存在胶原抗体,而对照组无1例存在胶原抗体,Bollinger等和Berlit等则分别在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中发现弹性蛋白抗体,Gulati等认为,吸烟等因素可改变血管抗原性,产生自身抗动脉抗体,由此形成的免疫复合物沉积于患者的血管导致血管炎症反应和血栓形成。

来源资料:《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2006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急性下肢缺血症状起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下肢
相关检查:
血管造影检查、肢体血流图检查、血流变学检查
常用药品:
注射用盐酸川芎嗪、尼麦角林片、注射用纤溶酶
相关疾病: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腹主动脉腔静脉瘘、高血脂

急性下肢缺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