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淡无味症状诊断/鉴别

时间: 2015-05-25 14:41:19 来源: 求医网

  口淡无味的相关诊断:指口中味觉减退,淡而无味,或无法品尝食物的滋味。实验证明,老人对成味的敏感度比年轻时降低了11 倍,对甜味和苦味的敏感度降低了7 倍,对酸味的敏感度降低了4 倍。因此即使老人身体健康,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味觉减退,口味变重,越吃越咸。而这些变化都是逐渐发生的,老人自己很难察觉,一般都是在老人为儿女做菜时,被儿女发现的。老年人突发味觉减退,除和味觉退化有关外,大多数与长期服用药物有关。不少药物,如抗高血压药、糖尿病药、抗抑郁药、抗生素等,若长期服用,有可能引起味觉改变。因此,服药者应注意味觉是否出现异样,一旦发现味觉不如从前了,应该和医生商量换药。此外,漱口水使用不当,也可能加快味觉退化。

  口淡无味的相关鉴别:

  (1)口苦: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见于急性炎症,以肝、胆炎症为主,这常与胆汁代谢有关。口苦还可见于癌症。中医认为口苦者多属热症,常见于胃热炽盛及心火上炎症,尤多见于肝胆火旺,胆气上逆的病症。

  (2)口咸:口咸是指自觉口中有咸味。多见于慢性肾炎,慢性咽炎和神经官能症等。在中医中,口咸展寒、肾病较多见。同时伴有腰酸腿软,神疲乏力等症。

  (3)口酸:口酸是指患者自觉口中时时泛酸。多由于胃酸分泌过多所致,见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中医认为口酸多为肝胃不和或肝胃蕴热所致。

  (4)口甜:口甜是指口中自觉有甜味。口甜常见于糖尿病患者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者。糖尿病患者之所以口甜是因为患者血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糖分增高所致。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时可引起各种消化酶分泌异常,当唾液中淀粉酶含量增高时即会出现口甜。中医学认为口甜多为脾胃湿热熏蒸和脾胃气阴两虚所致。

来源资料:《特别健康:下》 2014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口淡无味症状诊断/鉴别”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胃部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胃超声检查、胃肠道CT检查
常用药品:
丁硼乳膏、醋酸氯己定溶液、口炎清颗粒、牛黄上清丸
相关疾病:
寒湿困脾、食积胃病、肝胃不和、食滞胃脘主证、阴冷

口淡无味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