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分泌增多治疗/预防

时间: 2015-04-23 17:26:41 来源: 求医网

  在中医看来,小儿流涎的原因有脾气虚寒、脾经蕴热两种情况。其中脾气虚寒,这种原因流涎,口水清澈,色白不稠,大便不实,小便清长,舌质胖嫩,舌苔薄白。病机为脾阳不足,胃腑虚冷,脾寒则涎无约制而外溢。治疗当用温补脾阳之法,可服温脾散或六君子汤加木香。

  而脾经蕴热,这种原因造成的流涎,口水较稠,浸湿胸前,进食时更多,伴有面色潮红,大便偏干,小便短少,舌红,苔薄黄。其病机或由素体阳盛,或由食积化火,致使脾经积热,而廉泉不能约制而成。故治疗应用清泻脾热之法,可服用泻脾散。

  当然,有些小儿症状不太典型,也缺乏全身症状的参考依据,对这样的病例,可以用益智仁、乌药各100克,石榴皮50克,酒煮山药150克,捣烂为丸,每日用4次,用淡盐水冲服。加外,也可在每晚临睡前用热水一盆,加入白矾10克,溶化后浸洗双脚。

来源资料:《锦州医学院学报》 1994年01期


查看更多关于“唾液分泌增多治疗/预防”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人体内的微量元素检测、血常规、免疫球蛋白检查
常用药品:
健胃止疼五味胶囊、胶体果胶铋胶囊、健胃愈疡颗粒
相关疾病:
消化性溃疡、柯萨奇病毒感染、喉气管食管裂

唾液分泌增多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