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根据贫血类型不同的对症治疗

时间: 2015-06-05 10:20:48 来源: 求医网

  中医根据相关症状把贫血分为大致四个类型,分别是气血亏虚型贫血、肝肾阴虚型贫血、脾胃虚弱型贫血、脾肾阳虚型贫血。可依据症状表现对症用药,相关的治疗方法及方药具体如下(以下提供资料及其内容仅供参考,详细内容需要咨询医生,需在医生的叮嘱下用药):

  1、气血亏虚型贫血

  【主症】症见面色无华或萎黄,指甲色淡,头晕目眩,心悸眠差,神疲乏力,手足发麻,女子月经量少或推后,舌淡,脉细弱。多见于久病、失血及妇女产后或月经过多者。

  【治疗】益气养血,健脾养肝。

  【方药】黄芪、当归、熟地黄、白芍、制首乌、枸杞,川芎、白术、炙甘草。

  2、肝肾阴虚型贫血

  【主症】症见唇甲色淡,头晕耳鸣,两目干涩,面部烘热,咽干口燥,胁肋隐痛,五心烦热,或有潮热盗汗,舌红少津,少苔或无苔,脉细数。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疗】滋养肝肾,养血清热。

  【方药】熟地、当归、白芍、女贞子、旱莲草、山茱萸、山药、枸杞、牡丹皮、茯苓、炙甘草。

  3、脾胃虚弱型贫血

  【主症】症见体质羸弱,面色萎黄,口唇色淡,爪甲无华,纳差,腹胀,便溏,舌淡,苔薄白腻,脉沉细。多见于慢性胃肠病患者及妇女、儿童。

  【治疗】健脾和胃,益气养血。

  【方药】党参、黄芪、茯苓、当归、鸡内金、白术、陈皮、半夏、木香、砂仁(后下)、炙甘草。

  4、脾肾阳虚型贫血

  【主症】症见面色萎黄或苍白无华,形寒肢冷,唇甲色淡,周身虚浮,腰膝冷痛,便溏或五更泻,小便清长,舌淡胖或有齿痕,脉沉细。多见于久病及老年人。

  【治疗】益气健脾,温补肾阳。

  【方药】黄芪、茯苓、菟丝子、鹿角胶(烊化)、制附子(先煎)、白术、大腹皮、厚朴、补骨脂、当归、木瓜、肉桂、炙甘草。

来源资料:《国内中西医结合杂志》 1999年 第2期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根据贫血类型不同的对症治疗”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循环血浆量检查、红细胞检查、乙醚放散试验检查
常用药品:
富马酸亚、双蚁祛湿、杞枣口服液、复合维生素片
相关疾病:
脑出血、痛风、神经炎、营养不良、精神异常

贫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