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下腺肿大的诊断方法

时间: 2015-06-09 12:40:24 来源: 求医网

  颌下腺下是颌部的唾液腺,左右各一个。颌下腺发生病变是会引起颌下腺肿大。一般是腺体内有涎石引起继发的感染。颌下腺肿大可大致分为三大类:炎症、良性肿瘤、恶性肿瘤。对于颌下区的肿大应初步明确性质,之后制定正确的治疗。

  颌下腺肿大的诊断方法如下:

  1、炎症病变:分为一般炎症和特异性炎症。慢性颌下腺炎为常见颌下腺病变,约半数以上是由颌下腺涎石引起。好发年龄30-60岁。男性稍多于女性,可单侧发病亦可双侧发病。多数患者在进食时颌下区发胀,甚至肿大疼痛。进食后逐渐消退。部分患者长期无明显症状。

  检查颌下腺常弥散性肿大,质中偏硬,边界清楚,导管口可红肿,挤压可见混浊或稀脓分泌液或胶冻状分泌液。X线平片示阳性结石,或颌下腺造影导管系统扩张不整或阴性结石表现。

  病变早期可通过自后向前按摩颌下腺,颌下腺内结石可自行排出导管,病变可痊愈。病变发展到腺体破坏,变硬者,常需切除颌下腺治疗。特异性炎症最常见为结核。颌下腺少见,早期局限于淋巴结,表现为局部包块,界清、活动,可有消长史。当病变侵润腺实质,表现为局部界限不清,活动度差的硬块。

  2、良、恶性肿瘤:良、恶性肿瘤的比例比较接近,分别占55%和45%。颌下腺肿瘤均表现为颌下区肿块。良性肿瘤生长缓慢,病期较长,即使肿瘤体积很大,亦很少出现自觉症状。触诊检查肿瘤表面光滑或呈结节状,界限清楚,活动,无神经功能障碍。

来源资料:《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年 第15期


查看更多关于“颌下腺肿大的诊断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肿瘤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口腔内窥镜检查、血凝抑制试验、血常规检查、补体结合试验
常用药品:
喉疾灵片、重楼解毒酊、抗病毒口服液、蒲地蓝消炎片
相关疾病:
急性颌下腺炎、涎腺病毒病、涎石病、流行性腮腺炎

颌下腺肿大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