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斑盘状变性即渗出性黄斑变性。本型的特点是色素上皮层下有活跃的新生血管,从而引起一系列渗出、出血、斑痕改变。主要为玻璃膜的破坏,脉络膜血管侵入视网膜下构成脉络膜新生血管,发生黄斑区视网膜色素上皮下或神经上皮下浆液性或出血性的盘状脱离,最终成为机化瘢痕。多发生于50岁以上的老年人,可双眼先后发病,病程较长。由于病变在黄斑部,故···详情

黄斑盘状变性起因

  黄斑盘状变性的病理机制主要为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表现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对视细胞外界盘膜吞噬消化功能下降,使未被消化的盘膜残余小体潴留于基底部细胞原桨中,并向细胞外排出,形成玻璃膜疣,因此继发···详情

黄斑盘状变性诊断/鉴别

  黄斑盘状变性多发病于5岁以上,双眼先后发病,视力下降较急。该症状在诊断时除了依据其临床表现外,还需要与萎缩性老年性黄斑部变性进行鉴别。萎缩性亦程干性或非渗出性。两眼常同期发病且同步发展,与老年性遗···详情

黄斑盘状变性症状检查

  临床上对于症状不明显的黄斑盘状变性患者,需进行眼底检查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辅助确诊。眼底检查显示早期黄斑区色素脱失,中央凹反光不清或消失,多为融合玻璃膜疣。中期黄斑区出现浆液性或出血性盘状脱离,重···详情

黄斑盘状变性治疗/预防

  黄斑盘状变性,黄斑区玻璃疣是在本病病程的最早期阶段,病变最轻,但它潜伏的危险性很大,此时最不可麻痹大意。少年黄斑变性的患者,早期中心视力有所下降,但眼底改变不明显,此时应及时发现早期用药,坚持治疗···详情

黄斑盘状变性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眼底镜检查、眼科检查、眼功能检查、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常用药品:
卵磷脂络合碘片、氨甲苯酸注射液、杞菊地黄丸、强力康颗粒
相关疾病:
老年性黄斑变性、眼眶平滑肌瘤、黄斑裂孔性视网膜脱离

黄斑盘状变性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