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是怎么诊断带状疱疹的

时间: 2015-12-25 16:03:06 来源: 求医网

  带状疱疹的发生,中医认为心火妄动,三焦风热乘之,发于肌肤。可因神经内伤以致肝胆火盛,另因肺湿内蕴,外受毒邪而诱发。带状疱疹皮损常发生在身体的一侧,沿某一周围神经分布,一般不超过体表正中线,多呈不规则带状排列。常见于胸背、腰腹部、颜面、颈,亦可侵犯眼、鼻、口腔及阴部粘膜。诊断带状疱疹的方法有很多,那么,中医是怎么诊断带状疱疹的,请看以下详细介绍。

  中医通过辨证分型来诊断带状疱疹:

  1、肝胆湿热型带状疱疹: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疼,伴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振,大便干,小便黄,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①辨证:本病以皮疹色红、疱壁紧胀、灼热刺痛、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肝胆湿热,熏蒸肌肤而见水疱色红;湿热郁阻则灼热刺痛;热伤津液则口苦咽干、口渴大便干、小便黄;肝为刚脏,肝胆湿热则烦躁易怒。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红、苔黄、脉弦滑数为肝胆湿热之象。

  2、脾经湿盛型带状疱疹:丘疱疹颜色较淡,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而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张,大便时溏,女性患者白带多,舌淡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带状疱疹古方中医治疗

  ①辨证:本证以疱疹皮色淡、口不渴、不思饮食、食后腹胀、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辨证要点。

  ②病机:饮食不节,脾运失司,湿热内生,湿阻气机,蕴滞肌肤而见皮肤起丘疱疹。带状疱疹中医治疗因湿盛于热则皮色较淡,疱壁松弛;湿邪阻滞中焦则口不渴,食少腹胀,便溏。带状疱疹中医治疗舌体胖大,苔白厚或腻,脉沉缓或滑为湿盛之象。

  3、气滞血瘀型带状疱疹:水疱消退,局部疼痛不止,皮色暗红,灰褐色或色素沉着,疼痛以夜晚或阴雨天加重,舌暗苔白,脉弦细。

  ①辨证:本证以丘疱疹消退之后疼痛不止为辨证要点,老年人多见。

  ②病机:年老体弱,气血不足,循行不畅;肝经湿热,脾经湿盛,均可阻滞气机;气血循行不畅,凝滞肌肤,不通则痛。湿热之邪虽退但气血凝滞未解,所以皮疹消退,疼痛不止。舌暗苔白、脉弦细为气滞血瘀带状疱疹之象。

  4、肝胆实热型型带状疱疹:局部皮损鲜红,水肿,疱壁紧张,灼热刺痛。自觉口苦咽干,口渴,烦躁易怒,食欲不佳,大便干或不爽,小便短赤,舌质红,苔薄黄或黄厚,脉弦滑微数。

  5、脾湿肺热型型带状疱疹:局部皮损颜色较淡,水疱多,疱壁松弛,疼痛略轻,口不渴或渴不欲饮,不思饮食,食后腹胀,大便粘而不爽,小便色黄,女性白带增多,舌质淡红体胖,苔白厚或白腻,脉沉缓或滑。

  6、气滞血瘀型型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局部仍疼痛不止,舌质暗,苔白,脉弦细。

  以上就是“中医是怎么诊断带状疱疹的”的具体介绍,希望大家在诊断方面的知识要多了解。发生带状疱疹时,最典型的症状就是常伴有轻度全身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食欲不振等。带状疱疹多在春、秋季发病,愈后极少复发。

来源资料:《国内医学创新》 2009年 第31期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是怎么诊断带状疱疹的”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皮肤检查、疱疹检查、疱疹病毒检查
常用药品:
阿昔洛韦注射液、甲钴胺胶囊、维生素B1注射液
相关疾病:
单纯疱疹、腹膜炎、接触性皮炎、疱疹样皮炎

带状疱疹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