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脑血栓的依据是什么

时间: 2015-12-08 15:28:40 来源: 求医网

  脑血栓是由于脑动脉主干或皮质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增厚、管腔狭窄闭塞和血栓形成,引起脑局部血流减少或供血中断,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软化坏死出现局灶性神经系统症状。脑血栓是脑梗死最常见的类型。在患有脑血栓疾病初期,大部分人都会忽略疾病带来的不适。往往会错过较好的治疗时间。在临床上对于脑血栓疾病的诊断是非常严格的,那么,诊断脑血栓的依据是什么呢,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些关于这方面的资料。

  诊断脑血栓的依据如下:

  1、可通过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来进行诊断。脑血栓有时颇似小量脑出血的临床表现,但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高血压史、头痛等常提示脑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一般可以区分。当有时小量的蛛网膜下腔出血CT也无明显异常,需要进行腰椎穿刺检查进行鉴别。

  2、脑脊液多正常。CT扫描可见脑缺血病变的低密度区域。

  3、脑血栓的诊断也可通过脑出血多有高血压、动脉瘤、动静脉畸形的病史,一般在情绪激动或剧烈活动中起病,病情进展快,可出现头痛、呕吐等颅高压的症状及脑膜刺激征等。脑CT扫描可见高密度出血灶,据此可与缺血性脑血管病鉴别。

  4、脑血栓发病年龄较高,一般在50~60岁以上,尤其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人。一般在发病前有反复的脑缺血发作,发作后常可完全恢复或明显改善,通常叫“一过性脑缺血发作”(TiA)。发病多在安静或活动后休息状态下起病。在血压相对较低、脑血液流速相对变慢的情况下血栓易于形成,所以多数患者常在夜间睡眠中发病,有人称“半夜卒中”。

  脑血栓病情进展多数缓慢,脑症状需经过数分钟至数小时或更长时间,逐渐或阶段性出现。部分病人病情可自动缓解。急性期意识障碍相对较轻。由于梗塞的血管大小与部位不同,所以表现不同程度、不同部位的神经症状和体征,如病变在内囊部出现三偏症状(病灶对侧偏瘫、偏身感觉异常和同本偏盲),如为主大脑半球病损(通常是左大脑半球)会出现语言障碍;如脑干血管梗塞可有交叉瘫(同侧颅神经和对侧肢体瘫)。

  诊断脑血栓的依据是什么,到现在大家应该有所了解了吧。在患有脑血栓疾病的患者,在疾病初期一定不要忽略自身的不适,要及时就医,不要错过了较好的治疗时间。在没有患上脑血栓疾病的人群,要在平时多注意自己的血压,身体健康,保持心情愉悦。

来源资料:《国内医药指南》 2012年 第33期


查看更多关于“诊断脑血栓的依据是什么”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液生化六项检查、颅脑MRI检查、尿常规、便常规
常用药品:
灯银脑通胶囊、长春西汀片、血塞通软胶囊
相关疾病:
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褥疮、抑郁症、脑梗死

脑血栓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