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黄褐斑有表皮性、真皮性和混合性三种,因此要格外注意诊断。真皮性的黄褐斑,仅仅和普通黄褐斑有炎症程度轻重和病变时间长短的区别,没有必要去特意将其分类。确切地说,黑色素增多有的是以表皮层为主,有的是真皮内的增多,也有的是表皮和真皮内都可以看到黑色素。
黄褐斑作为一种慢性过度刺激导致的炎症性色素沉着,达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或者持续一定长的时间之后,黑色素的增多将不会仅仅局限在表皮层内,自然会进入到真皮,但其疾病却没有发生什么本质性的变化。也就是说,将黄褐斑分类成表皮性和真皮性的意义不大。至于有人认为,真皮性黄褐斑应单独分开,其论据是表皮性的黄褐斑可以使用化学剥脱等方法将“表皮剥离”来进行治疗。从某一方面来说,这是对的,因为“落入”真皮深层的黑色素一般难以去除。
但是相对于除去黑色素,遏制黑色素的产生才是最重要的。假设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把表皮和真皮内过剩的黑色素全部去除了,但如果内因没有什么变化,则还是会产生黑色素,还是会恢复到以前那种黑色素过剩的状况。
要针对慢性过度刺激这一根本的原因,停止黑色素生成比任何其他治疗都要重要,这才是黄褐斑的治疗要点。因为表皮的细胞周期大约是1个月,表皮中过剩的黑色素会从皮肤表面脱落,而真皮内过剩的黑色素也会通过噬黑色素细胞和淋巴系统排出体外。当然,经过上述途径仍然无法消除的黑色素,就需要经过一些其他方法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黄褐斑发病年龄一般为16岁以后。而且是后天性的面部色素斑,并不是一出生就长黄褐斑。而且黄褐斑的发病部位往往出现在颧骨部、前额部和口唇周围。主要表现为褐色的弥漫性色斑,有时候呈现出网状。边界不清,但有时候也会在一些特定部位出现线状的边界(比如颧骨上缘和眶缘一致呈线状)。
来源资料:《国内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0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