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性发热是癌症患者在接受抗癌治疗时经常出现的一种症状,多数人对此都不太了解,所以在治疗上就会有一定的误区,下面我们具体了解一下癌性发热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1、基础代谢:是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测定方法是在人体在清醒而又极端安静的状态下,不受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及精神紧张等影响时的能量代谢率。适用于甲亢患者和任何人。
2、回归热螺旋体:是回归热的病原体,回归热系多种回归热螺旋体所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是阵发性高热伴全身疼痛,肝、脾大,严重者可出现黄疸与出血现象。发热期与间歇期交替出现,寒热往来回归,故称回归热。依传播媒介的不同本病分为两大类,即虱传回归热(流行性回归热)及蜱传回归热(地方性回归热)。
3、体温测量:是诊断疾病时常用的检查方法,有口腔测温,腋下测温和肛门测温三种。
4、红细胞烯醇化酶(EC):是细胞溶酶体中的一种裂合酶,烯醇化酶总活性升高往往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活性升高相一致,多见于小细胞肺癌,神经母细胞瘤等患者。
5、甲型肝炎抗原:是一总能诱发体内产生甲肝抗体的物质。甲型肝炎病毒为一直径为27~32nm的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圆球形颗粒,无包膜,核心为单链正股RNA。HAV属小RNA病毒科嗜肝病毒属或嗜肝RNA病毒属。HAV主要通过手口途径传播,潜伏期15~50天,平均28天。病毒常在患者血清ALT升高前的5~6天就存在于患者的血液和粪便中。发病2~3周后,随血清中特异抗体的产生,血清和粪便的传染性就逐渐消失。HAV的实验室诊断可进行抗原检测。
6、皮肤癌检测:是对皮肤是否健康,是否有癌症或者有得癌症的前兆的一种皮肤检测。
7、浆膜腔积液细胞学检查:是利用细胞学检查方法对浆膜腔积液进行检测的一种方法。浆膜腔表面由一层间皮细胞覆盖,肿瘤细胞可以侵犯和破坏浆膜,产生恶性积液。
8、癌胚抗原:最初发现于成人结肠癌组织中,是一种具有人类胚胎抗原决定簇的酸性糖蛋白,分子量200kD,胚胎期主要在于胎儿的胃肠管、胰腺和肝脏,出生后组织内含量很低。1965年Golo首先从胎儿肠组织中及结肠组织中提取CEA。不同组织来源的CEA含糖量不等,胃肠道恶性肿瘤时可见血清CEA升高,在乳腺癌、肺癌及其他恶性肿瘤患者的血清中也有升高。因此CEA是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虽然不能作为诊断某种恶性肿瘤的特异性指标,但在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病情监测,疗效评价等方面,仍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