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鸣是耳朵上的常见疾病,耳鸣在中医里认为是肾虚所致,一般说肾中精气充足听觉才会好。反之则耳失所养,必然会导致耳鸣,听力下降,直至耳聋。中医还认为肝脏与耳有关联,临床发现,肝经火盛的病人常会出现耳鸣、听力下降。那么,治疗耳鸣较好的方法是什么?中医根据临床经验,将耳鸣分为虚实两大类,实证主要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痰浊上壅三型,虚证主要有肝肾不足、脾胃虚弱两型。根据虚实两型进行辨证治疗。
1、风热侵袭型耳鸣:起病较急,但症状通常不会很严重,耳鸣音调较低沉,耳内有胀满、堵塞的感觉,常伴鼻塞、流涕、咳嗽等肺经表症。西医诊断多为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治疗应采用刘元素的“耳聋治肺”的观点,从肺论治,用疏风、宣肺、通窍法治疗,给以解毒丸:双花30克,连翘30克,菊花15克,公英30克,地丁30克,败酱20克,虎杖15克,桔梗15克,杏仁12克,荆芥12克,防风12克,蝉衣12克,菖蒲12克,栝蒌15克,辛夷12克,苍耳子12克,白芷12克,甘草6克,水煎服。败毒丸、解毒丸口服。
2、肝火上扰型耳鸣:症状比较重,耳鸣声较大,与情绪变化关系密切。多伴有口苦、心烦、头昏、头痛、急躁易怒等肝火上逆的症状,舌质红,苔黄,脉弦数。此型为肝火上扰清窍而致,法应清肝泄热通窍,给以泻肝汤:胆草15克,苦参12克,滑石12克,青黛12克,石决明30克,珍珠母30克,黄芩15克,山栀15克,当归15克,泽泻12克,生地30克,木通12克,柴胡12克,菖蒲12克,蔓荆子15克,磁石30克,琥珀6克,甘草6克,水煎服。泻肝丸、青黛丸口服。
3、痰浊上壅型耳鸣:此型病程一般较长,耳鸣、头昏、头沉、头重、头闷,耳内胀闷、堵塞感明显。可伴有胸闷,纳呆,舌质多较胖,边有齿痕,苔厚腻,脉弦滑。此型为痰浊上壅蒙蔽清窍所致,治法应该化痰降浊、和胃开窍,化湿汤:半夏12克,陈皮12克,茯苓15克,猪苓15克,白术12克,苍术12克,胆南星12克,天竺黄12克,僵蚕12克,菖蒲15克,生苡仁30克,白芷12克,丹参30克,桃仁12克,红花12克,当归12克,黄芩12克,栝蒌15克,枳实12克,水煎服。蛇胆丸、参茯丸口服。
4、肝肾不足型耳鸣:此型病程较长,据临床情况来看,多为老年人发病。耳内犹如蝉鸣,可伴有腰膝酸软、眼花、眼干涩等肾经不足之症,兼症往往表现不明显,舌质红,少苔,脉细。对于老年人耳鸣,又无其他兼症表现时,多可归于此型中。治疗以补肾益精、滋阴潜阳为主,给以补肾汤:熟地30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枸杞子15克,山药20克,菖蒲15克,牛膝12克,菟丝子15克,覆盆子15克,蝉衣15克,磁石30克,神曲15克,葛根20克,柴胡12克,淡竹叶12克,木通12克,灯芯草10克,茺蔚子15克,麦冬12克,沙苑子15克,酸枣仁30克,
5、脾胃虚弱型耳鸣:耳鸣患者多表现出精神差,疲乏无力,头昏,劳累后症状加重,纳差,舌质淡,苔薄白或厚,脉弱。治以健脾益气,升阳通窍,给以益气汤:党参30克,黄芪30克,白术15克,茯苓15克,黄芪30克,黄精15克,玉竹15克,当归15克,熟地30克,补骨脂15克,狗脊12克,山萸肉20克,龙眼肉20克,升麻12克,葛根15克,柴胡12克,陈皮12克,半夏12克,当归15克,菖蒲15克,甘草6克,水煎服。人参丸、壮元丸口服。
以上就是关于“治疗耳鸣较好的方法是什么”的详细介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治疗耳鸣中医有很大的优势,一方面通过让病人解除对耳鸣的恐惧,调整不良习惯,另一方面应用中药、针灸、按摩等方法帮助病人调整脏腑功能,则不治鸣而鸣自止。
来源资料:《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2006年 第4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