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导致的甲状腺癌发病

时间: 2015-09-30 16:30:52 来源: 求医网

  甲状腺癌存在着多种的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异常,基因扩增等等途径激活,使正常细胞转化为生长失控的恶性细胞,必须有其他基因的参与,细胞恶变通常有数个这些基因的表达,或基因突变和扩增同时发生。本文讨论甲状腺癌的分子生物学变化。

  导致甲状腺癌发病的原因如下介绍:

  (1)myc基因

  myc基因家族的成员包括c-myc,属核转录因子类原癌基因,编码439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其产物为456个氨基酸残基蛋白质,编码产物为364个氨基酸残基的蛋白质,为核转录调节因子,myc蛋白在结构上可分为转录激活区,非特异DNA结合区,核靶序列,碱性区,螺旋一环一螺旋及亮氨酸拉链区,碱性区紧随螺旋一环一螺旋,能够与特殊的染色体DNA顺序结合,对转录过程进行调控,对调节细胞生长,机体肿瘤发生时存在myc基因的染色体基因易位,又是受多种物质调节的可调节基因,也是一种可使细胞无限增殖,促进细胞分裂的基因,c-myc基因还参与细胞凋亡。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中都可发现高水平的c-myc mRNA,可较正常甲状腺组织高3~11倍,用c-myc特异性反义寡脱氧核苷酸阻断c-myc蛋白合成,也可显着降低状腺癌细胞生长速率。

  (2)RB基因

  RB基因属于抑癌基因,是视网膜母细胞瘤易感基因,定位于第13号染色体的13q14区,共有27个外显子,26个内含子,DNA长约200kb,基因编码的磷酸化蛋白质产物Rb蛋白,分子量约110kD,调节细胞周期,遏制细胞的过度增生,Rb蛋白为非磷酸化状态,一旦细胞进入增殖(G2,S,M期),Rb蛋白就主要以磷酸化形式存在,遏制细胞增殖,有细胞周期素D1(Cyclin D1,CD1)的参与,RB基因异常的主要变化形式为缺失,突变的RB蛋白失去了同核配体结合的功能,细胞对分化信号的反应受阻,导致细胞无限制的生长,机体发生肿瘤。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中,RB基因缺失或突变等异常的发生率可达54%,而甲状腺未分化癌的RB基因缺失或突变等异常的发生率可达60%,约4~5倍。

  (3)TSH受体及gsp基因

  高度分化的甲状腺滤泡细胞有聚碘,TSH-甲状腺滤泡细胞膜TSH受体-G蛋白-cAMP,产生瀑布样的级联反应进行调节,G蛋白至少有20个亚型,而遏制性G蛋白(inhibitory G protein)的α亚单位Gαi蛋白使cAMP减少。TSH受体基因突变或gsp基因突变已在良性和恶性的甲状腺肿物中发现,TSH受体基因突变或gsp基因突变与甲状腺高功能腺瘤关系较密切,导致甲状腺滤泡细胞中出现TSH样效应,Gαs基因第201位密码子突变,CGT(精胺酸)→TGT(半胱氨酸),使内源性GTPase活性降低,腺苷环化酶活性增加,相当于TSH慢性刺激,突变型TSH受体基因或gsp基因本身并不能引起肿瘤,突变产生的病理刺激可能遏制了正常细胞增殖调控,但需与其他基因突变共同作用,特别是基础腺苷环化酶活性较高的分化型甲状腺癌,如伴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甲状腺癌。突变型TSH受体与gsp基因在甲状腺癌发生中的作用有待进一步探讨。

来源资料:《中华肿瘤杂志》 2002年 第2期


查看更多关于“什么原因导致的甲状腺癌发病”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颈部
相关检查:
生化检查、核素检查、X线平片检查、CT扫描检查
常用药品:
左甲状腺素钠片、泛酸钠、心可舒丸、盐酸多柔比星注射液
相关疾病:
甲状腺腺瘤、结节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增生、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甲状腺癌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