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讲述牙龈萎缩的病因病机

时间: 2014-11-06 14:04:33 来源: 求医网

  牙龈及牙为胃与肾所主,故《医贯》说:“肾主骨,齿者,骨之标,其龈则属胃土。”若肾气足,则牙龈健壮,脾胃健旺,齿龈得之荣养。如若胃腑积热,邪热上壅,熏灼齿龈而为病;如肾气不足,齿龈亦受外邪而致病。故老年牙龈萎缩中,常以肾虚,胃热,气血不足,外邪诱动等有关。

  1.胃火上蒸:胃与牙龈萎缩关系密切,因齿虽属肾而生于牙床,上下床属阳明大肠与胃,若肠胃伤于膏梁厚味,则湿热上攻,牙床不清而为肿、为痛、或出血、或齿不得安而摇动,甚或黑烂脱落;若外感风邪也可引起胃火上炎,而致牙龈红肿出血、或牙周脓肿发作,甚则齿摇脱落。

  2.气血不足:因年老多气血亏虚。气虚不能温润龈肉,充养根膜;血虚而龈根失其濡养,则肌寒血弱,龈肉萎缩不附齿根,出现“气血竭,肉龂消,故齿根露而挺出也”“阳明脉虚,气血不荣,故齿动摇也。”(《证治准绳》)诸证。

  3.肾阴虚:由于年老肾阴不足,或久患热病,阴精被劫,而致精亏髓少,肾阴虚亏。阴精不能上溉于齿骨,骨内空虚不固齿;阴不涵阳,火乘水虚上炎于龈肉而致本病。

  4.肾阳虚:素体肾阳不足,或劳损过度,或过服寒凉等后天之伤削,导致肾阳虚衰,命火衰微。肾阳虚衰,不足以温煦气血,通利经脉,加之温运脾土失司,生化精微减少,故使龈肉齿骨失其温充濡养,出现龈肉萎缩,齿槽骨吸收,牙周膜改变,牙齿根长动摇或隐痛,咀嚼无力等症。

  5.风邪犯胃:因阳明经虚弱,风邪乘虚而犯胃,客于其脉,循经流注于牙龈而致病。正如《诸病源候论》所说的:“头面有风,而阳明脉虚,风挟热乘虚入齿龈,搏于血,故血出也。”

  参考书籍:《常见中老年疾病防治》 > 正文 牙龈萎缩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讲述牙龈萎缩的病因病机”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口镜观察、牙周探针测定
常用药品:
补肾固齿丸、硝唑、强力霉素、吲哚美辛
相关疾病:
牙周炎、牙结石、牙龈炎、牙龈脓肿

牙龈萎缩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