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喉之证,有内伤外感,或凉或热,或虚或实,或有传染或无传染之殊。今试逐条详论之于下。伤寒
病恒兼有咽喉之证。《伤寒论》阳明篇第二十节云:“阳明病但头眩,不恶寒,故能食而咳,其人必咽痛。若不咳者,咽亦不痛。”按此节但言咽痛,未言治法。乃细审其文义,是由太阳初传阳明,胃腑之热犹未实(是以能食),其热兼弥漫于胸中(胸中属太阳当为阳明病连太阳),上熏肺脏,所以作咳,更因咳而其热上窜,所以咽痛。
中医对喉咙痒的辨证分型:
1.外袭侵袭,上犯咽喉
主证:咽喉疼痛,吞咽不利。偏于风热者,咽痛较重,吞咽时加重,发热、恶风、头痛、咳痰黄稠,舌红苔薄黄,脉浮数;检查见咽部黏膜鲜红、肿胀,或颌下有臖核。偏于风寒者,咽痛较轻,伴恶寒发热,身痛,咳嗽痰稀,舌淡,脉浮紧; 检查见咽部黏膜淡红。
2.肺胃热盛,上攻咽喉
主证:咽部疼痛较剧,吞咽困难,发热,口渴喜凉饮,口气臭秽,大便秘结,小便短赤,舌质红,苔黄,脉洪数。检查见咽部红赤肿胀明显,吞咽困难,颌下有臖核。
3.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主证:咽部干燥、灼热感,疼痛不适,午后较重,或咽部哽哽不利,干咳少痰而黏,或痰中夹有血丝,手足心热,舌红少津,脉细数。检查见咽部 黏膜暗红,或咽部黏膜干燥少津。
来源地址: http://www.chinadmd.com/file/3zre36ceusztzoutziuus6a3_1.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