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喘是临床多种呼吸疾病的常见症状,肾气虚所致。除肺、心疾病常见气喘以外,咽喉或胸廓的病变、温热类疾病、脱病类疾病等亦可见气喘。气喘严重者,病可及于心,心之阳气衰惫,鼓动血脉无力,可致亡阳、亡阴,则病情危笃,需要尽早治疗。从中医药角度主要分为风寒束肺证、寒饮停肺证、表寒肺热证等类型,对症下药治疗气喘。
1.风寒束肺证:咳嗽气喘,胸部胀闷,痰稀色白,头身疼痛,恶寒或有发热,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疏风散寒、宣肺平喘。华盖散加前胡、桔梗、半夏等。
2.寒饮停肺证:气喘咳嗽,或喉中哮鸣,痰液清稀多泡沫,胸部胀闷,恶寒怕冷,舌淡,苔白滑,脉弦。温肺散寒、化饮平喘。小青龙汤加减。
3.表寒肺热证:气喘,咳嗽,胸部胀闷,息粗,鼻煽,咳而不爽,痰黄质稠,恶寒发热,头痛身痛,有汗或无汗,口渴,苔薄白或黄,脉浮数。疏风散寒、清肺平喘。麻杏石甘汤加桑皮、前胡等。
4.痰热壅肺证:气喘息促,咳嗽,胸部胀闷,痰多粘稠色黄或夹血丝,胸中烦热,身热,有汗,渴喜冷饮,面红,咽干,小便短黄,大便秘结,苔黄腻,脉滑数。清热化痰平喘。桑白皮汤加减。
5.痰气互结证:咳嗽痰多,气喘息急,胸闷,喉间痰鸣,舌淡或稍暗,苔白腻,脉弦紧。化痰降气平喘。苏子降气汤加减。
6.气郁伤肺证:每遇情志刺激而诱发,发时突然呼吸短促,胸闷胸痛,咽中如窒,苔薄,脉弦。宣肺解郁、下气平喘。五磨饮子加减。
7.肺气虚证:喘促短气,声低懒言,咳声低微,神疲肢倦,面色少华,自汗畏风,舌淡,脉弱,补气益肺平喘。补肺汤加减。
8.肺肾气虚证:喘咳日久,动则更甚,呼多吸少,气不得续,神疲,自汗,肢冷,或有浮肿,面青唇紫,舌淡,苔白或黑润,脉沉细。补肾益肺、纳气平喘。平喘固本汤加减。
9.肺肾阴虚证:咳呛气喘,痰少质粘,面色潮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津,苔少或剥,脉细数。滋补肾阴、润肺平喘。七味都气丸加减。
10.水气凌心证:气喘息涌,痰多呈泡沫状,胸满不能平卧,肢体浮肿,心悸怔忡,畏冷肢凉,尿少,舌淡胖,苔白滑,脉弱而数。温补心肾、化气利水。真武汤加减。
来源地址:http://www.med126.com/tcm/2009/20090113023401_77572.s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