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的病因

时间: 2015-06-24 13:19:35 来源: 求医网

  肌强直性肌病系指骨骼肌在随意收缩或受物理刺激收缩后不易立即放松,电刺激、机械刺激时肌肉兴奋性增高,重复收缩或重复电刺激后骨骼肌松弛,症状消失。临床症状多种多样,主要伴随肌性肌无力。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发病年龄及起病形式多在30岁以后隐匿起病。其的病因也是多种多样,发病过程缓慢,肌强直在肌萎缩之前数年或同时发生。

  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的病因:

  先天性副肌强直:

  先天性副肌强直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致病基因定位于17q35, 编码骨骼肌门控钠通道蛋白。该基因突变,造成钠通道蛋白功能障碍,主要为失活异常,钠离子连续进入胞内,肌膜持续去极化,出现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

  先天性肌强直:

  先天性肌强直是由位于染色体7q35的氯离子通道基因突变所致。该基因编码的骨骼肌电压门控性氯离子通道蛋白,是一跨膜蛋白,对骨骼肌细胞膜内外的氯离子的转运起重要作用。当CLCN1基因点突变引起氯离子通道蛋白主要疏水区的氨基酸替换,使氯离子的通透性降低从而诱发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

来源资料:《免疫学杂志》 2000年 第2期


查看更多关于“肌强直性肌病导致肌性肌无力的病因”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风电图检查、肌肉活检、新斯的明试验检查、肌电图检查
常用药品:
甲钴胺分散片、溴吡斯的明片、琥乙红霉素片、健步壮骨丸
相关疾病:
周期性瘫痪、老年痴呆、麻痹性臂丛神经炎、麻痹性斜视

肌性肌无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