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便时间过长的诊断方法有什么

时间: 2015-09-24 16:05:27 来源: 求医网

  排便时间过长患者中,缺乏便意是最常见的主诉之一,而更多的排便时间过长患者则是由于长期忽视便意,而导致直肠感染功能的逐步降低。目前排便时间过长的辅助诊断包括内窥镜检查、组织学检查、粪便检查、盆底肌电图检查以及钡灌肠等方式。那么,排便时间过长的诊断方法有什么?我们来了解一下。

  排便时间过长的诊断方法如下:

  1、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内窥镜检查进行诊断。主要目的是排除肿瘤性病变。长期灌肠,尤其是用肥皂水灌肠者,可见结肠粘膜水肿、血管纹理不清。长期服用蒽醌类泻剂者,可见粘膜黑变,其颜色从浅褐色至黑色不等。

  2、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血生化检查进行诊断。主要针对可导致排便时间过长的内分泌、代谢性因素进行检查。近年来,胃肠道激素与排便时间过长的关系引起了人们的注意,国外学者已做了一些工作,但结论尚未明确,国内这方面的工作还做得较少。

  3、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组织学检查进行诊断。疑为先天性巨结肠时,应进行活检。过去常在齿上方2~3cm取材,但有人认为取材以在齿线以上1~1.5cm为好,因过高部位的取材可能遗漏“超短段巨结肠”。

  4、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粪便检查进行诊断。检查者应争取对患者一次排出的粪便作目测,粗略估计其重量,观察其物理性状。干硬、板粟状的粪块提示激惹综合征。还应进行大便常规及隐血检查。

  5、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排粪造影检查进行诊断。将钡剂注入直肠、结肠(有进还可口服钡剂以观察小肠)后,患者坐在易透X线的便器上,在患者排便的过程中,多次摄片或录像,以观察肛管、直肠的影像学改变。检查者应亲自阅片,结合临床资料与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不能仅凭影像资料诊断。

  6、排便时间过长可以使用盆底肌电图检查进行诊断。应用电生理技术,检查盆底肌,耻骨直肠肌、外括约肌等横纹肌的功能状态,及其支配神经的功能状态。由于该项技术对检查者的要求较高,检查结果亦较难判断,所以目前仅用于观察模拟排便时盆底的横纹肌有无反常放电的情况。使用针电极者,因系创伤性检查,易诱发保护性放射而造成假阳性,尤在同时使用多根针电极时,经验不足者常判断失误,应引起注意。

来源资料:《国内临床康复》 2005年 第28期


查看更多关于“排便时间过长的诊断方法有什么”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臀部
相关检查:
粪细菌培养、纤维结肠镜检查、球囊逼出试验、粪便结石
常用药品:
葡萄糖酸钙口服溶液、妇科断红饮胶囊、铁皮枫斗颗粒
相关疾病:
活动盲肠综合征、习惯性便秘、耻骨直肠肌综合征

排便时间过长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