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的病因机制

时间: 2015-06-24 14:04:30 来源: 求医网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的主要发病机制是肠运动功能异常,有研究发现患者空肠段丛集状收缩波及回肠推进性收缩波增多,且与痉挛性疼痛一致,腹泻型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患者白天的移行性运动复合波出现次数增多,周期缩短。便秘型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患者近段结肠通过时间延长,排空明显减慢;高幅推进性收缩减少;乙状结肠在基础状态下的收缩频率和收缩时间减少,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性降低,与此同时近端结肠收缩时间的百分比却显著增加,表现为不协调性,肛管内压力升高,肛门括约肌对直肠扩张的反应性松弛迟钝,排便时外括约肌异常收缩,与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患者排便困难有关。

  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的腹痛阈值较正常人低,因此对标准的结肠扩张产生过度的感觉,这种感觉异常与丛集运动异常的协同作用是粪便排出过程异常患者出现痉挛性疼痛的主要因素,精神压力,焦虑加重患者结肠扩张时的疼痛感觉,相反,松弛状态下对肠扩张知觉减低,超常的直肠肛门感觉引起排便不尽感,甚至排便前的腹痛感,而直肠肛门的过度感觉又与直肠过度的反射运动相伴随,即排便不尽感刺激引起运动应答增强,从而导致排便频度增加,粪便排出过程异常。但不伴排便重量增加。

来源资料:《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011年 第4期


查看更多关于“粪便排出过程异常的病因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
患者部位:
臀部
相关检查:
便常规、粪便显微镜检查、粪便量、尿常规、血常规
常用药品:
百消丹、麻仁丸、麻仁润肠丸、麻仁滋脾丸、酚酞含片
相关疾病:
肠易激综合征、先天性肠旋转不良、小儿便秘、高位截瘫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