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反复发烧的认知误区

时间: 2015-01-27 14:07:25 来源: 求医网

  反复发烧并不因为温度的高低而对人体的伤害有所差别,错误的医学观念,错误的诊断,错误的用药,才是反复发烧造成伤害健康的真正致命伤。发烧本来是疾病的常见症状,然而人们对反复发烧往往会产生许多误解。

  误区之一:认为反复发烧为坏事

  由于发烧时人感到难受,故很多人把反复发烧视为坏事。而实际上,发烧对人体是“有功”的。发烧表明人体的免疫机制好,是人体的重要自我保护手段之一。发烧大多是感染性疾病所引起的,在体温较高时,病原微生物易于死亡;发烧可促进新陈代谢,大大加强吞噬细胞对病原体的吞噬作用,经常得感冒发烧的人,较少患癌症。

  误区之二:认为体温高于37℃就是发烧

  人的正常体温是37℃,不同个体可在35.5℃—37.8℃之间变化。清晨,人的体温最低,傍晚最高,变化在0.5℃—1.2℃之间,这些都属于正常范围。正常的体温也随季节发生变化。因此,不能认为体温稍高于37℃就是低热,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误区之三:认为发烧越高病情越重

  发烧的高低与病情的轻重有一定的关系,但也不尽然。例如:急性扁桃腺炎并不是严重的全身感染,而极少有不发高热的例子;老年人患肺炎时病情往往很严重,却不一定发烧,甚至肢体冰冷,体温低于35℃;一个体温只有38.3℃的孩子无精打采,可能比体温高达40℃还在活蹦乱跳的孩子病得更厉害。病情的轻重,主要应看病人精神状态,而不能仅仅看体温的高低。对于新生儿和老年人,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他们的免疫系统不能充分发挥功能,往往在病得很重时都不发烧。

  误区之四:认为发烧会“烧”坏脑子

  不少人担心发烧会“烧”坏脑子,特别是孩子发烧并不高,就赶紧用退热药退热以“保护脑子”。其实,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临床证明,只有当体温高达41℃以上或由于高热引起惊厥时,才有可能损伤脑细胞。需要退热时,可先采用头部冷敷等办法来保护大脑,并不是非用退热药不可。

  误区之五:认为发烧就要退热

  发烧只是许多疾病的一种征象,而非疾病的本质。有的人发烧时只管退热却忽视本质。如上述,发烧可提高机体免疫力,退热反而会降低免疫力;不少细菌和病毒在体温升高时难以生长繁殖;退热还可掩盖病情,延误诊治。因此,发烧时应把重点放在治本上,而不应放在退热这一治标上。如果小儿体温在40℃以下,成年人在39℃以下,可不予退热,超过这个热度可适当采取退热措施。值得注意的一点,就是遇到反复发烧应当看医生,不可自作主张。

来源资料:《现代养生》2006年第8期


查看更多关于“对反复发烧的认知误区”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儿科、急诊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体温测量、血常规检查、心电图检查、病毒检测
常用药品:
婴儿保肺宁、氨苄西林颗粒、注射用氨苄西林钠、小儿麻甘颗粒
相关疾病:
泌尿感染、感冒、大叶性肺炎、新生儿肺炎

反复发烧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