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膜疹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5-01-23 17:41:27 来源: 求医网

  粘膜疹是梅毒的主要外在表现,梅毒的病原体是梅毒螺旋体,属小螺旋体科密螺旋体属。梅毒的病原体因其体液透明,表面光滑,折光力较强而不易染色,故又命名为苍白螺旋体。粘膜疹的发病机制即是苍白螺旋体的治病原理:

  苍白螺旋体是一种细长的螺旋状微生物。用油镜观察,可发现它以下列方式运动,旋转前进依靠长轴旋转向前,是侵入人体最主要的方式;摆动身体呈波浪式左右摆动向前,为最常见的运动方式;另一种方式为伸缩旋距移动其身体一伸一缩,改变旋距而向前爬行。螺旋体运动速度很快,常呈上述3种方式的混合运动。苍白螺旋体在体内能长期寄生和生长、繁殖,具有强盛的繁殖力和致病力,但离开人体后生活力和抵抗力却很弱,对干燥、温度、湿度及化学药品很敏感。在干燥环境中1~2h即死亡。对高温敏感,对低温耐受力较强。在100℃时立即死亡;在60℃时可存活3~5min;在阳光照射下迅速死亡;在0℃时存活1~2天;在-78℃时存活数年。在肥皂水中立即死亡;在0.1%苯酚溶液中15min死亡;在5%甲醛溶液中5min死亡;用1∶5000氧化汞溶液可立即将其杀死;0.1%新洁而灭溶液和高锰酸钾溶液均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查看更多关于“粘膜疹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梅毒血清试验、脑脊液检查、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
常用药品:
水剂青霉素、四环素、苄星青霉素、红霉素
相关疾病:
梅毒、潜伏梅毒、梅毒肾病、玫瑰糠疹

粘膜疹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