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性阴阳失调引起的血虚介绍

时间: 2014-12-02 15:23:03 来源: 求医网

  阴阳失调,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由于各种致病因素的影响,导致机体阴阳双方失去相对的协调平衡,形成以阴阳一方偏盛与偏衰为核心的一系列病理变化,很容易造成血虚。同时,阴阳失调亦是对脏腑、经络、气血、营卫等相互关系失去协调和平衡,以及表里出入、上升下降等气机失常和人体各种功能性与器质性疾患等病理机转的高度概括。因此,阴阳失调既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根据,又是中医病机原理的总纲。

  机体阴液或阳气虚损到相当程度,病变发展影响及相对方面,导致相对一方之不足,从而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机转。肾藏精气,为“水火之宅”,内寓元阴、元阳,为全身诸脏阴阳之根本。久病则及肾,故无论阴虚或阳虚,多在累及肾脏阴阳,或肾本脏阴阳失调的情况下,才易于发生阳损及阴或阴损及阳阴阳互损的病理变化。①阳损及阴。指由于阳气虚损较甚,无阳则阴无以化,久则累及阴精生化不足,从而在阳虚基础上又导致阴液的亏少,形成了以阳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多由于肾阳虚衰,封藏失司,精关不固,失精耗液,或阳虚气衰而致血亏液少,或阳虚不固,自汗频出,伤津耗液等所致。其临床多表现为虚寒证与虚热证并见,但以虚寒症状为主,虚热症状次之。②阴损及阳。指由于阴液或阴精亏耗较甚,无阴则阳无以生,累及阳气气化不足,或阳气失其依附而耗散,从而在阴虚的基础上又导致阳气虚亏,形成了以阴虚为主的阴阳两虚病理状态。多由久病阴液亏耗不足,或久病遗精、盗汗、失血等慢性消耗性病证发展而成。其临床表现亦为虚寒证与虚热证并见,但以虚热症状为主,虚寒症状次之。

  机体阴液或阳气急剧地大量脱失,致使机能突然衰竭所导致的一类危重的病理机转。包括亡阳和亡阴两方面病理变化。①亡阳。指机体的阳气大量地急骤亡脱,导致全身性机能突然严重衰竭,而致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多由阴寒之邪盛极,正不敌邪,阳气损伤太过;或素体阳虚,又过劳损伤阳气;或急剧吐泻,或大汗不止,或失血过多,或过用汗、吐、下方药等,使阴液大量丢失,阳随阴脱等因素所致。此外,慢性病长期损耗阳气,以致衰竭,虚阳外越,亦可出现亡阳之势。由于阳气亡脱而衰少,其温煦、推动、兴奋,以及固摄、卫外等功能,均突然严重衰竭,故其临床表现可见大汗淋漓、汗稀而凉、肌肤手足逆冷、畏寒蜷卧、精神萎靡、神情淡漠、甚则昏迷、面色苍白、脉微欲绝等虚寒并伴衰竭危象的症状。②亡阴。指机体由于阴液发生突然性大量消耗或丢失,而致阴精亏竭,滋养濡润功能快速丧失,以致全身机能严重衰竭,生命垂危的病理状态。多由于邪热炽盛或久留,耗竭阴液,或汗出如注,阴液大量耗泄,或吐泻过度,或大出血,耗伤阴液等所致。由于阴液骤脱,失其滋润涵敛之功,则阳气亦随之外脱而衰竭。其临床表现可见汗出如油、汗热而黏、手足温、喘渴烦躁,或昏迷谵妄、形瘦干瘪、皮肤皱褶、目眶深陷、唇舌干裂、舌红而干、脉虚数无力等虚热而见衰竭危象之症。《素问。生气通天论》所谓:“阴者,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说明机体阴精与阳气之间存在着依存互根和互用的关系,故阴阳亡失之时,亦多反映为阴精和阳气的依存互根关系破裂,即形成阴阳即将“离决”的危重状态。故阳气亡脱之时,则阴精无以生化而必定耗竭,生命亦就告终。而阴精(精、血、津液)亡失之时,则阳气亦必无所依附而涣散不收,浮越于外,故亡阴之后即可迅即导致亡阳,呈现全身性机能衰竭而虚脱,最后亦必然导致阴阳“离决”,则精气乃绝,生命亦会告终。

  综上所述,血虚的原因是阴阳失调所导致的,所以出现血虚的患者可以通过调理阴阳。阴阳平衡了血虚也就离你远去了。


查看更多关于“男性阴阳失调引起的血虚介绍”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红细胞沉率、腹部平片
常用药品:
阿胶、四制香附丸、加味益母草膏、鹿胎颗粒
相关疾病:
血症、血虚头痛、肝血虚证、湿毒疮、蓐劳

血虚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