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大量的科学研究及临床实践证明,各种按摩手法是由各种动作所产生的力在机体后引起的一系列生理反应。人体接受按摩以后,能使大小循环系统畅通,血流丰富,改善血液循环,加速人体各器官组织的新陈代谢,消除疲劳,解除病痛,调整脏腑、增强人体抗病能力等延年益寿之功效。本篇仅以肝郁气滞型胃痛的按摩疗法为例展开论述。
1、病因病机
本病的病因主要与情志不畅、饮食伤胃、素体脾虚、外邪犯胃等因素有关。一是由于忧思恼怒,肝气失调,横逆犯胃所引起,故治法以疏肝、理气为主。一是由脾不健运,胃失和降而导致,宜用温通、补中等法,以恢复脾胃的功能。尤以肝郁气滞多见,本篇就此型展开论述。
肝为刚脏,性条达而主疏泄。肝属木,胃属土,若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气横逆,势必克脾犯胃,导致气机郁滞,胃失和降而痛;肝气久郁,即可出现化火伤阴,又能导致瘀血内结,病情至此,则病情加重,缠绵难愈。肝气犯胃,忧思恼怒,气郁伤肝,肝之疏泄失调,横逆犯犯胃,气机阻滞,胃失和降则胃脘头痛。正如沈金鳖所说:“胃病,邪干胃脘病也。惟肝气相乘为尤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若气郁化火,可致疼痛加重,火郁日久,致肝胃之阴亏耗,则病程每多缠绵,如久痛入络,络脉损伤,则见吐血,便血等症。
2、诊断
本病多为慢性疼痛,胃脘痞胀疼痛。或痛及胁背,或嗳气频作,每遇情致不畅而加重,大便不畅,苔多薄白。脉弦。
3、分析
情志不畅,肝气郁结,横逆犯胃,胃失和降而痞胀疼痛:气病多游走,胁为肝之分野,肝郁气滞。故痛及胁背;气郁不舒,胃气上逆故嗳气频作,噫气失气后,气逆暂缓,故疼痛亦稍减,苔白,脉弦又属肝郁之象。
4、治疗
4.1治则疏肝理气,和胃止痛。
4.2选穴肝俞、脾俞、胃俞、中脘、梁门、章门、手三里、足三里。基本治法:按揉背腰镇痛法。晃拨俞穴行气法,提拿捏脊健运法,捏拿背腰肌理气法,搓擦胃俞温中法,推揉腹部和中法,擦摩上腹散寒法,按揉腹部消积法。按揉阳明清热法。拿揉抖颤导滞法。现具体介绍各种手法的基本要领:
1.按揉背腰镇痛法:在单掌推背部膀胱经路线的基础上,叠掌揉,双掌根或双拇指交替按压膈俞至三焦俞一段膀胱经内侧线,注意局部重点取穴。
2.晃拨俞穴行气法:单掌根着力,依靠腕关节作于掌晃动动作,带动掌根晃拨,分别刺激肝、脾、胃、三焦俞等穴,手下压力要适度,晃拨频率均匀。
3.提拿捏脊健运法:双手拇、食指沿督脉路线自上而下反复捉拿(大椎穴至命门穴一段),施术捏脊法自下而上10次。
4.捏拿背腰肌理气法:在肩胛内移的基础上,拇、食指捏拿骶棘肌上段(肩胛间区段,轻拿轻放),亦可加用中指作捻转动作。
5.搓擦胃俞温中法:单掌根或小鱼际肌快搓两侧胃俞穴,搓后缓缓揉动,使热感渗透。
6.推揉腹部和中法:两拇指开三门、运三脘,单掌或双掌于左胁肋部快速推抚,称之推胃法;掌推腹部任脉路线;掌根轮壮顺时针推脘腹;叠掌揉上腹部,以左上腹为主。
7.擦摩上腹散寒法:用单掌反复擦上腹部,频率要快以温热为度:改用掌摩以上部位。
8.按揉腹部消积法:双拇指交替按压腹部任脉及两侧胃经路线,双掌重叠自上而下揉以上部位;双掌扣脐轮状揉腹部。
9.拿揉抖颤导滞法:在两掌波形揉脘腹的基础上,多指捏拿腹肌作抖颤动作。
10.按揉阳明清热法:用拇指或小鱼际肌分别揉于足阳明经前臂及小腿段,以按揉手、足三里穴为主。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008-1879/2007/06/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