瘀血的中医检查方法

时间: 2014-12-23 09:10:42 来源: 求医网

  瘀血,又称为恶血、败血、衃血、蓄血等。外感六淫、疫疠,内伤七情、饮食、劳逸,痰饮、结石以及各种内外伤等致病因素,作为形成瘀血的初始病因,导致气虚、气滞、血寒、血热、阴血亏虚以及脉道损伤等,均可使脉中血液运行迟缓、停滞或离经积存体内而为瘀血。该疾病严重侵害着患者的身体健康,因此还需早检查早治疗。中医检查瘀血主要以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具体方法如下。

  瘀血的中医检查方法:

  1、望诊:(1)望神志:瘀血症,在神志方面往往表现很突出。如瘀血冲心所致的神志障碍.则有心中烦乱,坐卧不安,时哭时笑,发癫发狂,失眠失语,惊恐不安等症。(2)望色泽:瘀血病人的面部和皮肤,常呈现晦滞不泽之色,或灰黯,或如古铜之色沉着深厚,皮肤上出现大小不等斑点.或有缕状花纹,呈紫褐青等不同之色。

  (3)望舌质:舌乃心之苗,心主血脉,舌质上的血脉最丰盛,舌乃内脏暴露于外。肉眼可察的部分内脏组织。血虚、血热、血瘀等病,在舌质上皆可清楚地反映出来。故全身血液,不论某一部分瘀血。都可在舌质上呈现青、紫、兰的癍点,还有的全舌呈现隐隐青紫之色(隐青),而边缘不清;亦有全部舌上部无异常,而舌下藏有小青紫色的蓓蕾,或舌下青筋弩张。

  2、闻诊:瘀血可致气血不通,不通则刺痛,刺痛难以忍受则有不停的哼叫之声,或呃逆,或饮水之呛声。

  3、问诊:(1)问寒:问其寒热,则感觉异常。瘀塞不通,久而生热,故瘀血症常有不同的热型和热感。热多寒少,或自觉发热而体温正常,热感内外不一,时为全身性,时为局限性,亦有五心烦热,但无阴虚之见证。有类疟疾的寒热往来,但无时间规律性;亦有潮热骨蒸之热,而多伴有冷热麻木,肢端发凉,拘挛等寒热感觉异常。

  (2)问汗:瘀血阻塞三焦,腠理玄府功能失常,则必然汗出。由于瘀血的部位不同而出汗的部位也不一致。如上半身上一侧有汗,或下半身一侧无汗,或半侧头部无汗,或半侧头部出汗,这些异常现象,均为血瘀阻滞汗路,汗液布局不均所致。(3)问疼痛:瘀血不通,不通则痛。其疼痛的特点性质多为刺痛,但亦有钝痛、攻痛、局限痛。疼痛的时间上,多为日轻夜重。

  4、切诊:“脉乃血脉,气血之先”。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瘀,血瘀则脉络不畅,故血瘀病,脉多见沉结或沉涩。

  诊断瘀血一症,必须四诊合参。在四诊中望诊尤为重要。特别是望舌质来判断瘀血症,实为把握准确。其疼痛性质,只有患者亲自感受,才能通过语言反映出来。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TCM/zylc/clinic/2009-05-05-583511.shtml


查看更多关于“瘀血的中医检查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皮肤检查、超声检查、免疫病理检查、普拉特试验
常用药品:
云南白药胶囊、复方血栓通胶囊、七厘散、伤科接骨片
相关疾病:
颅骨骨折、膝关节创伤性滑膜炎、锁骨骨折、血证、流注

瘀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