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痛点及其临床诊断意义

时间: 2014-12-21 17:20:12 来源: 求医网

  "痛点"是临床医生常挂口的一个医学术语,多作为诊断和治疗疾病的根据。中医称压痛点为"天应穴"、"阿是穴",意为人体的一个病理反应点。针灸、推拿以此作为"穴位",有"以痛为腧"的说法。

  临床上,用针灸、推拿、封闭等方法治疗痛点,能收到满意的疗效,但有时也疗效平平。遇沉疴、痼疾及痛点不确切的病例,其效甚微。原因可能是对痛点的成因、病理认识不够,停留在传统的"不通则痛"的认识上,因而在治疗上就有一定盲目性。为进一步认识痛点及其临床意义,提高推拿镇痛疗效。从现代医学的角度,谈一点"痛点"诊病的认识和方法。

  局部痛:痛区局限,此痛为感受器和神经末稍被刺激,在体表为锐痛,在内脏为钝痛 。

  放射痛:周围神经干、神经根或中枢神经系统痛觉传递通路遭到病变刺激时,疼痛可沿受累神经向末稍传导,以至远离病变部位,如椎间盘突出时髓核或纤维环组织压迫脊神经根;梨状肌损伤挤压坐骨神经干,均有向神经末稍方向传导的表现。

  扩散痛:神经的一个分支受损时,疼痛不局限于该支分布区,可扩及同一神经的另外分支,如肩周炎患者,除肩部疼痛外,常扩散到肘部;尺神经损害也可累及桡神经支配的部位

  牵涉痛:内脏病变时,由于刺激内脏的痛觉传入纤维,引起同一或邻近的脊髓所属的躯体神经支配区痛,如胃溃疡病人的胃脘部体表疼痛;肝胆疾病引起的肩痛;心绞痛患者的左臂内侧痛;肾结石病人的腰部、阴部疼痛等。

  以上四种疼痛,可以说有疼痛的部位并非就是压痛点和病灶之所在,除第一种局部疼痛大致与压痛点一致外,第二、三种痛的部位与痛的实际发源地可以在不同的地方。一个广阔范围的痛可以来源于一个细小的病灶,这个病灶就是具有痛过敏、痛反应、痛持久的三大特征,是真正意义的压痛点。


查看更多关于“压痛点及其临床诊断意义”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腹部检查、腹腔镜检查、纤维胃镜检查、腹部检查
常用药品:
注射用硼替佐米、头孢克肟分散片、茴三硫片、头孢泊肟酯片
相关疾病:
阑尾炎、胰腺炎、腹膜炎、胸膜炎、胸骨骨折

压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