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盆腔坠痛的发生机制

时间: 2014-12-23 13:16:30 来源: 求医网

  慢性盆腔坠痛不仅发病率高,且原因复杂,其临床症状与阳性体征不一定呈正相关关系,病因容易受心理因素影响诊断难度较大,对妇女的身心健康极为不利。慢性盆腔痛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常有的临床表现之一,大多研究者认为慢性盆腔痛的病变分期与临床症状的出现与否及其严重程度相关性不大。

  此病亦多发于育龄妇女,且与剖宫产有一定关系。子宫腺肌症是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特殊类型,其典型症状是继发性、进行性加重的经期下腹部及腰骸部胀痛不适,这是由于经前或经期异位于肌层中的内膜岛、出血、水肿,使周围平滑肌发生痉挛性及收缩所致。子宫内膜异位灶还可种植在盆腔很多部位,如卵巢、子宫骶韧带、子宫直肠窝、腹膜等。

  子宫内膜异位到盆腔任何部位都可引起盆腔痛,但疼痛的发生机制不同。由于卵巢内没有痛觉神经,巧克力囊肿小时无疼痛,随着囊肿增大,张力增加,出现盆腔坠痛不适。当子宫内膜异位灶发生在盆腔的腹膜及脏器的浆膜时,反复出血、吸收引起周边组织水肿和炎症反应,出现严重的盆腔痛,而且子宫内膜异位后所产生的前列腺素增多且代谢减慢,并在局部滞留,使盆腔疼痛加重。子宫骶韧带上的异位灶可刺激表面浆膜及骶神经产生经期前后明显的盆腔疼痛。

来源地址:http://www.100md.com/html/paper/1673-0089/2012/35/52-1.htm


查看更多关于“慢性盆腔坠痛的发生机制”的相关常识>>

坠痛医生咨询

    Fatal error: Exception thrown without a stack frame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