疮毒临床类型众多,其中以肛周疮毒较为常见。肛周疮毒是指肛门附近肿溃疮疡之症状。本症在古医藉中因肿溃部位不同,记载的症名颇多,如生于肛门内外的肛门痈,称脏毒、偷粪鼠、盘肛痈;生于会阴穴的称悬痈,生于尾膂穴高骨上的称鹳口疽;生于尾骨略上部位的称坐马痈;生于肾囊两旁,大腿根近股缝的称跨马痈等。这些病症在病因、证治方面大致相似,且溃后久不收口,均能成漏或虽敛易于复发。
肛周疮毒可分为热毒湿注肛周疮毒与肺脾肾虚肛周疮毒两大类,均由湿热下注所致,肛门为足太阳膀胱经所主,湿邪热毒易聚于膀胱,病发于肛周,但二者有实虚之分。热毒湿注肛周疮毒多因醇酒厚味,湿浊不化,以致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而生,或由内痔、肛裂诱发,乃实热之证。辨证要点:患部结肿局限,高突。焮红疼痛,按之肤热,约5--7天成脓。溃后脓出黄绿稠厚臭秽,疮口呈凸形而结实,全身可见寒热交作,便秘溲赤等。肺脾肾虚肛周疮毒,多因肺脾肾亏,湿热乘虚下注,以致经络阻隔,瘀血凝滞而成。或因麻疹、伤寒病后并发,乃虚热之证。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