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毛窦的病因学说

时间: 2015-01-13 17:50:05 来源: 求医网

  皮毛窦病因学说很多,大致可分为2类:发育上的原因和损伤。19世纪后半期由于胚胎学的发展,对于皮毛窦特定的发病部位发生的特定病变,自然就怀疑是因为发育上的原因所引起的。归纳大量著述提出的学说大致有以下3种:

  1、骶尾部髓管囊性残留物学说:该学说由1887年法国研究人士提出,一直到1942年美国研究人士仍然支持此学说。

  2、骶尾区中央缝畸形发育学说:Fere(1878)提出骶尾区中央缝畸形发育导致皮肤内涵物形成囊肿。

  3、类似鸟类尾羽腺结构的退化残迹:研究认为皮肤损伤后继发毛发植入,或者是毛发穿破皮肤,造成感染和皮化。研究人士认为皮毛窦在开始是由周围毛发刺入皮肤形成短窦道,而毛发根部仍然与其毛囊相连。当这一毛发脱落后,继续被窦道产生的吸引力吸入,建议在第1阶段称为“刺入性窦道”,第2阶段称为“吸入性窦道”。

来源地址:http://www.wiki8.com/weibucangmaodou_133198/


查看更多关于“皮毛窦的病因学说”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皮肤性病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直肠镜内检查、核磁共振检查、探针检查
常用药品:
阿莫西林颗粒、氨苄西林胶囊、麦迪霉素片、阿奇霉素片
相关疾病:
疖、脓疱疮、皮肤结核病、急性蜂窝织炎、鳞状细胞癌

皮毛窦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