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痉挛的发病机制

时间: 2015-01-15 21:15:09 来源: 求医网

  热痉挛是高温中暑后的一种症状表现。是由于人体受外界环境中热原的作用和体内热量不能通过正常的生理性散热以达到热平衡,致使体内热蓄积,引起体温升高。

  热痉挛的发生机制是高温环境中,人的散热方式主要依赖出汗。一般认为一个工作日的最高生理限度的出汗量为6L,但在高温中劳动者的出汗量可在10L以上。汗中含氯化钠约0。3%~0、5%。因此大量出汗使水和盐过多丢失,肌肉痉挛,并引起疼痛。热衰竭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于人体对热环境不适应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循环血量不足、发生虚脱;热衰竭亦可伴有过多的出汗、失水和失盐。

  温馨提示,出现热痉挛后,应让患者喝凉的盐水,是简单有效的方法(一杯水中加一匙盐)。由于热痉挛时大量出汗,身体丢失很多水和盐分,血液浓缩,循环不良。这时,盐水是救命水,应当立即补充。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p3toesr663esu33xeiaevci6_1.html


查看更多关于“热痉挛的发病机制”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急诊科
患者部位:
全身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便常规检查、体温测量检查
常用药品:
紫雪、金莲清热颗粒(无糖型)、维生素C泡腾片、保济丸
相关疾病:
热射病、挛痹、中暑痉挛、中暑衰竭

热痉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