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瘫的临床诊断方法

时间: 2014-11-26 17:36:43 来源: 求医网

  截瘫是一种严重的疾病,近几年截瘫的患病人数不断增加,它是由于直接操作(如火器、刀刺伤等)和间接操作(脊椎骨折、脱位等)脊髓所致,临床上长表现肌肉紧张痉挛、无力、肢体瘫痪等多种症状,根据脊髓的受损情况不同,患者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所以在诊断截瘫时,可以根据该症的临床表现来进行诊断。

  截瘫的临床诊断:

  一、身体不协调:病人行走时肌肉紧张痉挛、无力、动作不协调。需要或不需要扶拐能行走,检查肢体有痉挛性轻瘫。

  二、肢体瘫痪:截瘫患者最大的痛苦就是肢体瘫痪,生活行动十分不便。判断瘫痪程度主要看肌力,肌力大小可分0到5级。

  1、0级:完全瘫痪,患者肢体不能进行一点肢体运动。

  2、Ⅰ级:仅见肌肉轻微收缩,但不能牵动关节、肢体运动。

  3、Ⅱ级:肢体能在床上运动,不能抬离床面。

  4、Ⅲ级:肢体能抬离床面,但不能克服外界阴力。

  5、Ⅳ级:患者能抵抗检查者给予肢体的阻力而主动运动。

  6、Ⅴ级:正常肌力。

  三、知觉障碍:病人出现屈曲型痉挛截瘫,50%以上病人知觉障碍,常有褥疮,或更有括约肌功能障碍,将软瘫也包括在内。

  四、上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患肢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浅反射减弱或消失,出现病理反射,无肌萎缩和肌束震颤,但长期瘫痪后可见失用性肌萎缩。

  五、下运动神经元瘫痪特点:瘫痪肌肉的肌张力降低,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下运动神经元损伤使单突触牵张反射中断),肌萎缩早期(约数周)出现(前角细胞的肌营养作用障碍),可见肌束震颤,无病理反射。

  六、二便失禁:截瘫患者,脊髓排尿中枢受损,人的尿意不能传入,大脑对排尿的控制信息不能传出,于是出现患者自己不感到有尿,而出现不择时间和地点的排尿。

  七、感觉障碍:脊髓损伤后会因为白质内的神经束受损而出现触压觉、痛温觉等皮肤感觉的丧失。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wzvwwcaouiie3oawieorrzat_2.html


查看更多关于“截瘫的临床诊断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肿瘤科
患者部位:
骨、下肢
相关检查:
颈椎检查、脊椎检查、运动神经元病检查、神经检查
常用药品:
维生素B1注射液、尼麦角林片、胞磷胆碱钠注射液、阿尼西坦颗粒
相关疾病:
脊柱侧凸、瘫痪、脊柱侧弯、肿瘤

截瘫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