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瘫的鉴别诊断

时间: 2015-01-21 19:37:44 来源: 求医网

  临床上单瘫病灶如位于皮质或皮质下区,单瘫可为中枢性,如病灶位于脊髓前角、前根、周围神经,则单瘫为周围性。对于脑瘫疾病来说,它的症状不仅有单瘫,还有痉挛性偏瘫,痉挛性双瘫,还有不不随意运动型的脑瘫疾病,这些症状是根据肢体的受累部位与运动障碍的性质决定的,因此在临床应注意鉴别诊断。

  单瘫的鉴别诊断:

  1、偏瘫:又叫半身不遂,是指一侧上下肢、面肌和舌肌下部的运动障碍,它是急性脑血管病的一个常见症状。轻度偏瘫病人虽然尚能活动,但走起路来,往往上肢屈曲,下肢伸直,瘫痪的下肢走一步划半个圈,这种特殊的走路姿势,叫做偏瘫步态。严重者常卧床不起,丧失生活能力。按照偏瘫的程度,可分为轻瘫、不完全性瘫痪和全瘫。轻瘫:表现为肌力减弱,肌力在4-5级,一般不影响日常生活,不完全性瘫较轻瘫重,范围较大,肌力2-4级,全瘫:肌力0-1级,瘫痪肢体完全不能活动。

  2、下肢肌肉瘫痪:下肢肌肉瘫痪是脊髓压迫症的症状表现。

  3、四肢瘫痪:四肢瘫痪是指四肢随意动作的减退或消失。

  4、上肢周围性瘫痪:周围性瘫痪又称下运动神经元性瘫痪,或称弛缓性瘫痪、软瘫。是因脊髓前角细胞及脑于运动神经核,及其发生的纤维―脊髓前根、脊神经、颅神经受损害产生的瘫痪。上肢周围性瘫痪是指发病部位在上肢的周围性瘫痪。

  5、周围神经性瘫痪:常见于肌萎缩性侧柬硬化、单神经炎、多发性神经炎、感染、中毒。血管病变肿瘤及全身性疾病。

  6、肌肉病变和神经肌肉接头处病变导致的瘫痪:常见于重症肌无力,多发性肌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周期性麻痹等。

  7、截瘫:指脊髓损伤后,受伤平面以下双侧肢体感觉、运动、反射等消失和膀胱、肛门括约肌功能丧失的一种病症。其中,上述功能完全丧失者,称完全性截瘫,还有部分功能存在的,称不完全性截瘫。早期为弛缓性瘫痪,约3~4周后,逐渐转为痉挛性瘫痪。截瘫病因与脊髓外伤或本身病变有关。现代西医学除在脊髓损伤的急性期可采用手术治疗外,对本病症尚无理想的方法。本病症是重要的难治病之一。


查看更多关于“单瘫的鉴别诊断”的相关常识>>

单瘫医生咨询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四肢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电解质、颅脑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
常用药品:
珍宝丸、益脉康胶囊、甘精胰岛素注射液、扎冲十三味丸
相关疾病:
急性灰质炎、进行性脊肌萎缩症、颅脑外伤、血卟啉病

单瘫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