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WHO将其称为不良建筑物综合征(不良建筑综合征),亦称为病态建筑物综合征或写字楼综合征。其解释为“不良建筑综合征为在非工业区主述具有急性非特异症候群(眼、鼻和咽喉刺激症、头痛、疲乏、全身不适)的建筑物室内活动者的频数增加的情况,这些症状在离开该建筑物之后能得到改善”。此症状的病因主要是空气污染,以下是有关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发病原因的解释。
比较著名的有W.S.Cain学说和G.D.Nielsen学说。这里仅对G.D.Nielsen等的学说简介如下:在眼、鼻、咽部和上呼吸道黏膜中分布有大量的三叉神经的无髓鞘Aδ纤维。在无髓鞘C纤维和薄髓鞘Aδ纤维膜中镶嵌有感觉性刺激受体(Sensory IrritantReceptors,SIR)和阳离子/钙通道(Cation/Ca2+ Channel)的蛋白复合体。VOC和甲醛等能够通过物理性吸附和/或化学反应的方式激活SIR,从而打开阳离子/钙通道,然后引起钙内流。细胞内钙的积累又可以导致神经细胞在局部和中枢的纤维末梢内P物质(SubstanceP,SP)和降钙素基因相关(CalcitoninGene-related Peptide,CGRP)颗粒的脱颗粒。当SP和CGRP脱颗粒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时,即可产生刺激感觉和全身症状,当发生在眼、鼻、咽部和上呼吸道黏膜,则会发生局部炎症等反应。
参与这个过程的因素还有:VOC和甲醛等在上呼吸道的代谢(—);质子供体的调制作用(+);SP和CGRP在上呼吸道的代谢(—);SP和CGRP代谢的抑制(+);SP受体的拮抗剂(—)和激活剂(+)等等。
来源资料:《中外健康文摘》 2007年 第02A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