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阴祛风治牙痛、舌痛

时间: 2014-12-22 09:15:00 来源: 求医网

  如果老年人出现持续牙痛、舌痛10余天,以常法进服清泻阳明之药不效。口干,入夜尤甚,舌苔少,脉弦数。辨证属阳明阴虚为本,处以增液汤加沙参以救阳明欲竭之液。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患者牙痛为标,苦寒不效而反增咳嗽,前医以常法止痛而未见寸功。

  中医从舌质暗红着眼,认为在阴虚火炎的基础上如果伴有气、血、津液的瘀滞不通,那么常规方法很难奏效。牵正散乃为风痰瘀阻络脉所致的疼痛而设。而在临床上,气滞、痰凝、血瘀往往不是单独出现的,三者常相互影响而相并出现,只是所占比例不同。用牵正散来除络脉瘀阻之风痰。病在口齿,加一味桔梗而载药上行,且桔梗兼有宣肺、祛痰、止咳的作用。当归用之尤妙,养肝血而熄肝风。与全蝎相配,方中全蝎“色清善走,独入肝经,风气生于肝,为搜风之主药”。二者合用,有平肝风、养肝血之妙。

  牵正散出自《杨氏家藏方》,原文“治口眼歪斜,白附子、白僵蚕、全蝎(去毒,各等份,并生用)上为细末,每服一钱,热酒调下,不拘时候”。原书将此方列于“中风方四十一道”之下,治中风口眼歪斜。对于该方的理解,吴昆认为“斯三物者,疗内生之风,治虚热之痰”。而内风、虚痰,皆非秦艽、防风、细辛、半夏之属所能疗。固此三味用其热以攻热,用其毒以攻毒,合“同气相求”、“衰之以属”之意。费伯雄论此方病机为“太阳、阳明两经之风痰蕴热所致。”验之于本案,此肺胃阴伤,阴虚而生内风。虚风生痰,阻滞经络,用此方甚为相合。

  增液汤出自《温病条辨》,吴鞠通谓:“此方所以代吴又可承气养荣汤法也,妙在寓泻于补,以补药之体作泻药之用,既可攻实,又可防虚。余治体虚之温病,与前医误伤津液,不大便,半虚半实之证,专以此法救之,无不应手而效。”后世医家将本方作为“增水行舟”的代表方剂。张秉成《成方便读》“其津枯者,非甘寒养阴,增水行舟之法,何以使肠中坚结之浊,顺流而下,此方妙在寓泻于补”之说,可以看作是前人医家用增液汤之常法。

  中医讲“阴不足者,阳必上亢而内燔。欲阳之降,必滋其阴,徒恃清凉无益也。”此方用于服热药而火炎者,佳!非三黄石膏能为功,亦非银、翘、菊、薄所能及。阴气益伤,致有心烦、体痛、头疼等证。是当滋养心肝血液,以制浮动之阳也。生地、玄参、麦冬、石斛、丹皮、知母、茯苓、甘草。

  

来源地址:http://www.zysj.com.cn/yianxinde/8/80015.html


查看更多关于“养阴祛风治牙痛、舌痛”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中医科、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尿常规检查、口腔镜检查
常用药品:
甘露饮、六味地黄汤、黄连解毒汤、导赤散、石膏煎、栀子金花丸、牛黄清胃丸、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软胶囊
相关疾病:
痰毒、垂痈、婴幼儿舌下囊肿、经行舌麻、舌下腺囊肿、舌咽神经痛

舌痛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