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臭症的中医治疗方法

时间: 2014-12-24 18:04:37 来源: 求医网

  鼻臭症在中医学中属“鼻槁”范畴,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慢性鼻炎。主要症状为鼻腔粘膜、骨膜及鼻甲发生萎缩,鼻腔过分宽大、脓痂堆积,甚至发生恶息。鼻臭症的治疗方法比较多,以下介绍中医对鼻臭症的辨证施治内容:

  1、肺肾阴虚:鼻内干灼,嗅觉减退,鼻内粘膜萎缩,鼻甲缩小,鼻腔宽大,黄绿色痂皮多,或有少量鼻衄,常伴咽痒干咳、五心烦热、语言乏力;舌红苔少,脉细数等肺肾阴虚证。其治疗宜用滋养肺肾,润燥通窍。

  方药:百合固金汤加减:生地黄20g,熟地黄20g,麦冬15 g,白芍15g,玄参10g,当归10g,百合10g,川贝母10g,桔梗6g,甘草6g。若鼻内粘膜萎缩甚者,加天冬、黄精、阿胶。

  2、脾虚湿蕴:鼻干涕臭,涕痂留于鼻腔,色微黄而绿,嗅觉减退或丧失。鼻甲萎缩较甚。常伴头昏头痛,乏力纳呆,舌淡脉缓弱等。其治法为健脾益气,化湿开窍。

  方药:参苓白术散加味:党参15g,山药12g,白术12g,茯苓15g,薏仁15g,扁豆15g,砂仁10g,陈皮10g ,桔梗10g。血虚者加熟地黄15g,当归12g,白芍12g,川芎12g。

  3、阴虚肺燥:鼻干无涕,嗅觉减退,鼻粘膜色红干燥,轻度萎缩、渗血,鼻甲缩小,咽痒,干咳少痰;舌红少苔,脉细数。治宜养阴润肺,润燥荣鼻。

  方药:养阴清肺汤加减:生地黄15g,麦冬15g,玄参12g,沙参15g,白芍12g,丹皮12g,川贝母12g,炙甘草6g。易衄,加白茅根15g。

  4、阴虚瘀阻:鼻干,鼻塞、鼻粘膜极度萎缩,屡治不效,嗅觉失灵;舌暗红,有瘀点,少苔,脉细涩。治宜滋阴养血,祛瘀生新。

  方药:归芍红花散加减:生地黄15g,熟地15g,山药12g,杞果12g,桃仁12g,红花10g,赤芍12g,当归15g,丹参15g,甘草6g。涕痂积留较多鼻气臭,加车前子15g,茯苓15g。

来源地址:http://www.39kf.com/cooperate/book/02/Nose_throat_diseases/2006-04-16-199396.shtml


查看更多关于“鼻臭症的中医治疗方法”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嗅神经检查、外鼻检查、鼻腔内镜检查、耳鼻咽喉、CT检查
常用药品:
千柏鼻炎片、通窍鼻炎颗粒、康乐鼻炎片、鼻舒适片
相关疾病:
鼻咽癌、鼻硬结病、急性鼻咽炎、过强反射性鼻炎

鼻臭症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