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刺激征meningeal irritatation sign 软脑脊膜受到炎症、出血或理化内环境的改变刺激时可出现一系列提示脑膜受损的病征,称脑膜刺激征。主要应与下列几种病毒感染疾病相鉴别: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encephalitis B 乙脑):为乙脑病毒引起,多在7~9月急骤起病。高热、惊厥或昏迷,70~80%可出现脑膜刺激征,同时肌张力增高、腱反射活跃及病理反射阳性等。脑脊液呈无菌性桨液性渗出液:无色透明或微混,压力正常或梢高,白细胞增加,大多在0.05~0.5×109/L之间,偶尔可达1×109/L个以上,分类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正常或偏高,蛋白质轻度增加,氯化物正常.乙脑单克隆抗体被动血凝遏制试验(RPHI)可确诊,阳性率达85%。
(二)淋巴细胞脉络丛脑膜炎(lymphocytic chorimeningitis):有鼠类接触史,冬春季多见,散发。临床典型病例为双峰热。第一个热峰伴有头痛与急性上呼吸道症状,持续数天至数十天不等,多数经1~2天或较长时间的缓解期,然后出现第二个热峰,并出现脑膜刺激征。脑脊液变化:压力正常或轻度升高,外观正常,少数稍微混浊,细胞数通常在0.1~1.5×109/L之间,淋巴细胞达80~100%,蛋白含量增多,糖及氯化物正常,少数病例的脑脊液静置后的薄膜形成,急性期病毒分离可获得阳性结果。
(三)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mumps meningitis):一般发生于腮腺受侵害之后。男性儿童多见。主要表现为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显著的头痛、嗜睡或半昏迷状态,病情严重时可出现木僵及全身抽搐,脑膜刺激征非常明显,同时有瞳孔散大。两侧常不对称。还常有恐怖及过敏现象。脑脊液有压力升高,无色透明,细胞数增多达几百几千,淋巴细胞占一定优势,蛋白轻度增加。90%患者血、尿淀粉酶升高,补体结合试验、血凝遏制试验的诊断意义。
(四)风疹性脑膜脑炎(rubella meningocephalitis):由风疹病毒引起,一般在出疹后1~7天发生。发病急聚或渐进,常有发热、头痛、喉痛、恶心、呕吐、嗜睡、脑膜激征。严重时可出现抽搐、昏迷、甚至发生肢全瘫痪症状。脑脊液白细胞数增高,在早期中性白细胞偏高,后期淋巴细胞占优势。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糖量正常。病毒分离和凝遏制、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等可获阳性结果。
来源地址:http://www.chinadmd.com/file/ii6uspvi3eeitrouwp63wzxs_2.html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