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咽炎引起的喉咙冒黏液是一种常见症状。多发于成年人,其主要病因有屡发急性咽炎、长期粉尘或有害气体刺激、烟酒过度或其它不良生活习惯、鼻窦炎分泌物刺激、过敏体质或身体抵抗力减低等。该症状的出现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患者还需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慢性咽炎引起喉咙冒黏液的针灸疗法如下:
①体针
取穴:咽炎穴、人迎(双侧)、廉泉。
咽炎穴位置: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旁开1.5寸,人迎穴上1寸。
操作:先针咽炎穴,用左手拇指轻推甲状软骨,并以指切法将颈动脉推向外方,用1.5毫针向咽后壁刺入1.5寸,使整个咽部有肿胀感或异物感之后,轻轻退针5~8分;针刺人迎穴时,应以左手食指或拇指将颈动脉推向外方,取穴手法同咽炎穴;廉泉穴直刺3分左右为宜,留针20~30分钟,留针时不提插、不捻转,以免损伤颈部大血管。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上法治疗800例,痊愈312例,显效480例,有效8例,总有效率为100%。
②耳穴压丸
取穴:主穴:耳、咽喉、下屏尖、缘中。配穴:肺阴不足加肺、对屏尖;肾阴亏损加肾、神门;胃腑积热加胃、脾。
操作:以常用穴为主,随症加配穴。按常规消毒,将王不留行子置于0.7×0.7方厘米见方大的麝香止痛膏贴于穴位上,用拇、食指按压,至患者产生疼痛感及耳廓充血发热,并嘱患者每日按压2~3遍。隔日1次,每次1侧,两侧轮换,10次为一疗程。
疗效:上法治疗275例,临床痊愈214例,显效54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97.5%。
③刺血
取穴:上耳背。
操作:在耳背上方寻得三条较显露的血管,常规消毒后,用手术刀片刺破第一条血管,使其流出0.5~2毫升的血液后,用酒精棉球按压,并以胶布固定。半月刺治1次,共3次。按顺序每次刺1条血管。忌酸、辣、烟、酒。
疗效:上法共治疗210例,临床痊愈98例,显效76例,有效26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95.2%。
来源资料:《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1年 第1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