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脏腑有病时,可在面部对应的区域出现色泽的改变,通过观察有助于判断病变的具体脏腑定位。不过,疾病的变化十分复杂,对面部脏腑分部的望诊不能过于机械,要结合不同面色青灰患者的不同病情灵活运用,将面部色诊,分部色诊,四诊资料综合起来分析判断。
1、面色青灰的面部色诊意义:
可判断气血的盛衰:面色红润光泽,为气血充盛;面色淡白无华,为气血不足;面色青灰、晦暗青紫,为气血瘀滞。
可识别病邪的性质:机体感受的病邪不同,会引起体内不同的病理变化,反映在面部的色泽当然也不同。面部色赤多为热邪,色白多为寒邪,面色青灰多为气滞血瘀,面目色黄鲜明为湿热熏蒸。
2、面色青灰的患者按照五色与五脏的对应关系诊察:
面色青灰为肝色,面色赤为心色,面色白为肺色,面色黄为脾色,面色黑为肾色。常态时,五色隐现于皮肤光泽之间,含而不露。一旦脏腑有病,则病色可明显暴露于外,称为真脏之色外露。
来源资料:《中医词典》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