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膜瘤引起额部肿块鉴别诊断

时间: 2015-01-28 09:38:41 来源: 求医网

  额部肿块是脑膜瘤的典型表现,脑膜瘤起源于脑膜及脑膜间隙的衍生物,发病率占颅内肿瘤的19.2%,居第2位,女性:男性为2:1,发病高峰年龄在45岁,儿童少见。临床上脑膜瘤引起额部肿块的类型有很多,根据类型的不同其治疗方法也不一样。因此,该疾病在诊断的时候还需互相进行鉴别,以免误诊误治。

  脑膜瘤引起额部肿块的鉴别诊断如下:

  1、大脑凸面脑膜瘤:常在脑表面,与脑膜有粘连,也可在脑实质内。因肿瘤所在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一样,从精神症状到运动障碍、感觉障碍、视野缺损均可出现,癫痫发生率较高,并常为**症状,也可有颅内压增高的症状与体征。

  2、矢状窦旁脑膜瘤:头颅外表有时可发现局部逐渐隆起,甚至有压痛,头颅平片可见到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脑膜血管沟增宽等改变。当肿瘤位于矢状窦前1/3时,可有长时间的头痛、视力减退、颅内压增高等症状,并有精神症状(如记忆力减退、懒散、易疲劳等)和癫痫发作,部分病人可出现对侧中枢性面神经瘫痪或肢体运动障碍。

  3、蝶骨嵴脑膜瘤:蝶骨嵴脑膜瘤是脑膜瘤中常见的一种,在显微镜下可见球形和扁平状两种。在通过影像学检查如颅骨平片、脑部CT或是核磁检查可发现,蝶骨脊脑膜瘤可生长于蝶骨嵴内侧和蝶骨嵴外侧现种,因此由于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症状。

  4、嗅沟脑膜瘤:常以嗅觉障碍开始,肿瘤向后挤压视神经交叉则出现视力减退,眼底呈原发性视神经萎缩,视野缺损,眼外肌瘫痪,眼球突出,出现精神症状,头颅平片上在嗅沟区可能有骨质增生或骨质破坏。

  5、引鞍部脑膜瘤:肿瘤来自鞍结节或交叉沟,产生视交叉综合征,即包括两眼原发性视神经萎缩、双颞侧偏盲等,但蝶鞍大小、形态常正常。另外可能产生丘脑下部机能不足的一系列内分泌症状。


查看更多关于“脑膜瘤引起额部肿块鉴别诊断”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外科、肿瘤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血常规检查、尿常规检查、脑电图检查、CT扫描检查
常用药品:
盐酸乙哌立松片、甘油果糖氯化钠注射液、苦参碱氯化钠注射液
相关疾病:
脑膜瘤、颅内肿瘤、神经瘤、先天性肿瘤

额部肿块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