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按揉法巧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

时间: 2014-11-24 10:03:58 来源: 求医网

  按揉法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是一种以中医理论为指导,用按揉法为主要推拿手法,是治疗变应性鼻炎的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技术。临床观察显示大多数患者有遇寒冷发病的特点。根据中医理论“寒则热之”的治疗原则,采用祛风散寒,通利鼻窍的穴位,如上星、鼻通、迎香等而创立。因它简便、经济、疗效好,无痛苦、无不良反应,易于接受。

  禁忌证

  1.经常鼻衄的患者;

  2.中风后遗症伴咽喉麻痹的患者;

  3.面部大面积患皮肤病的患者;

  4.对手法异常敏感,治疗时喷嚏频作者。

  技术操作方法

  一、器械准备

  医用凡士林或医用滑石粉。

  二、详细操作步骤

  1.取穴:上星、印堂、鼻通、迎香、曲池、合谷,采用四大手法(开天门、推坎宫、揉太阳、揉耳后高骨,统称为四大手法)。

  上星:在头部,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为督脉上的穴位。

  印堂:两眉头连线之中点,为经外奇穴。

  鼻通:鼻背的两侧,鼻唇沟的尽端,为经外奇穴。

  迎香:在鼻翼外缘中点旁,当鼻唇沟中间,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

  曲池:在肘横纹的外侧端,曲肘,当尺泽与肱骨外上髁连线中点,为手阳明大肠经上的穴位。

  合谷:在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为大肠经上的穴位。

  风池:在项部,当枕骨之下,与风府相平,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

  开天门:用双手拇指偏峰,自印堂向上推至前发际正中。

  推坎宫:用双手拇指桡侧偏峰,自两眉毛内侧端向外分推至眉毛外侧端。

  揉太阳:用双手食指指端揉太阳穴,方向为顺时针。

  揉耳后高骨:用双手食指指端揉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约1分钟。

  手法:推法、按法、揉法、抹法。

  2.操作步骤:患者取仰卧位,医者取坐位,于近患者头部位置,用滑石粉或凡士林作介质,先操作四大手法5分钟,开天门约2分钟,推坎宫约1分钟,揉太阳约1分钟,按揉风池穴10~20下,先顺时针轻轻按揉,根据患者耐受强度的增加,逐渐增加其按揉强度。按揉鼻通穴,双侧共约10分钟。作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要交替施术,切勿同时操作。用双手拇指偏峰,同时分别自左右鼻通穴向左右迎香穴用抹法,20~30次。按揉双侧曲池、合谷共5分钟。医者取站位,患者取坐位,医者用拇指指端按揉曲池、合谷,手法宜轻柔和缓,持久渗透。

  3.穴位的加减应用:病程较长者加足三里;因精神紧张症状加重者,加肝俞、胆俞;体质较弱者,宜患感冒而后诱发本病者,加肺俞、风门;50岁以上者,加太溪、三阴交;12岁以下者,加捏脊,重提脾俞、胃俞;孕期患者,禁用合谷、三阴交。

  三、治疗时间及疗程

  每日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

  四、关键技术环节

  按揉鼻通穴,双侧共约10分钟,医者先用右手拇指指腹桡侧于患者的左侧鼻通穴按揉约5分钟,再用左手拇指指腹桡侧按揉患者右侧鼻通穴约5分钟。要根据患者病情轻重、年龄大小、体质强弱等,随时调整手法的轻重。若年龄较大、体质较强、病情较重,操作时手法宜重,反之手法宜轻。作完一侧再做另一侧,要交替施术,切勿同时操作。此穴为治疗本病的重点穴位,尤其是对治疗鼻堵、打喷嚏,疗效尤为显著。

  五、注意事项

  1.偶发鼻衄的患者,鼻周围的穴位,治疗过程中手法宜轻柔缓和。

  2.面部局限性的皮肤病患者,治疗时要避开此部位,实施治疗手法。

  3.在鼻周围施术过程中,对手法异常敏感者,即喷嚏增多或鼻痒加重,医生要立刻停止,可以取远端的穴位代替,时间适当延长,同样可以取得理想效果。

  4.伴有哮喘的患者,取卧位治疗往往可以使哮喘加重,可以去坐位。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报


查看更多关于“中医按揉法巧治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气道过敏试验、鼻腔内镜检查、组胺吸入试验
常用药品:
氯雷他定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鼻炎康片、盐酸西替利嗪片、甲泼尼龙片、复方倍他米松注射液、富马酸酮替芬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
相关疾病:
季节性鼻炎、鼻炎、过强反射性鼻炎、枯草热、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鼻衄、变态反应性鼻窦炎、咽喉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中耳炎

变应性鼻炎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