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盗汗吃什么好

时间: 2014-12-01 14:52:23 来源: 求医网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中医对盗汗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

  小儿盗汗有生理性和病理性之分,尤其是小儿生理性盗汗的发生率很高,有时弄得家长非常紧张,这就需要掌握如何区分生理性和病理性盗汗。

  生理性盗汗:小孩皮肤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容易出汗。

  1.若小儿在入睡前活动过多,机体内的各脏器功能代谢活跃,可使机体产热增加,在睡眠时,皮肤血管扩张,汗腺分泌增多,大汗淋漓,以利于散热。

  2.其次,睡前进食可使胃肠蠕动增强,胃液分泌增多,汗腺的分泌也随之增加,这可造成小儿入睡后出汗较多,尤其在入睡最初2 小时之内。

  3.此外,因为父母怕其睡觉着凉,被子盖得太多或房间内过于密不透风,产生闷热所致,并非病态,此时只要少盖些衣物即可。

  病理性盗汗:

  1.有些小儿入睡后,出汗以上半夜为主,这往往是血钙偏低引起的。低钙容易使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强,好比打开了汗腺的“水龙头”,这种情况在佝偻病患儿中尤其多见。

  2.结核病患儿的盗汗以整夜出汗为特点。除此还有,面色潮红、低热消瘦,食欲不振,情绪发生改变等症状。

  中医讲药食同源药补不如食补,无论是生理性盗汗还是病理性盗汗,在生活中均可以运用食材来辅助治疗小儿盗汗,如韭菜或韭黄(一名韭芽)同蚬肉(猪肝或羊肝亦可)一起煮食喝汤(蚬肉不要多吃,防止消化不好),不但能止虚汗,并能开胃,且有强壮之功。

  中医提醒:小儿盗汗中医多主张积极治疗其本,即健脾补气固本,以减少或杜绝呼吸道再感染的发生。常用的方法有健脾益气、扶正固表、益气养阴。


查看更多关于“小儿盗汗吃什么好”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外科、中医科
患者部位:
头部、颈部、胸部
相关检查:
CT检查、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凝血酶时间、凝血因子活性因子测定、脑脊液氯化物、AIDS检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常用药品:
六味地黄丸、百消丹、知柏地黄丸、醒脾养儿颗粒、杞菊地黄丸、左归丸、糖脉康颗粒、麦味地黄丸
相关疾病:
艾滋病导致的肺结核、虚劳、小儿疳痢、妊高征、 休克型肺炎 雷诺病 、肾血管性高血压、四肢血栓性浅静脉炎、 食物中毒 、肾硬化症、 高血压、甲亢

盗汗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