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济失调的病因详细解析

时间: 2014-12-01 16:27:01 来源: 求医网

  共济失调性疾病的病因有以下几个因素有关:小脑疾病,额叶、颞叶病损;感染、外伤、占位性病变;血管性疾病;药物及中毒;前庭疾病;如弗里德希共济失调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等的遗传性疾病,也可损害小脑;期酗酒是造成小脑损害最常见的原因。

  共济失调性疾病详细解析:

  (一)病因与因素

  1、周围神经病变:如各种病因所致的周围神经炎。

  2、)脊髓后索性病变:如脊髓痨,亚急性联合变性等。

  3、前庭迷路性病变如前庭迷路炎症。

  4、小脑病变:如小脑出血,小脑梗死,小脑肿瘤,小脑炎症等。

  5、大脑额叶,颞叶,顶叶,枕叶,胼胝体等部位病变如出血,缺血,炎症,肿瘤等。

  6、药物及中毒。

  7、有几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如弗里德希共济失调及共济失调毛细血管扩张症,也可损害小脑。

  8、期酗酒是造成小脑损害最常见的原因。

  (二)发病机制

  1、小脑半球病理基础

  所有小脑半球的炎性病变、细胞变性坏死、脱髓鞘病变等,损害了小脑半球的功能——平衡系统功能,就出现共挤失调。另一方面,小脑半球与对侧额叶皮质回的联系若受到损害,就会影响姿势、动作的协调性;在动作开始前不能维持稳定时,也会出现共济失调,这为姿势反射失调性共济失调。再者,椎一基底动脉系统疾病影响小脑半球有氧代谢时,表现出供血不足性功能障碍性失调。

  2、前庭迷路系统病理基础

  急性迷路水肿、炎症及淋巴回流紊乱等,急性的迷路冲动使机体对环境空间的调节产生暂时性紊乱。发生前庭性共济失调,同时伴眩晕,如使个体睁眼进入旋转状态,达到一定程度突然停止后,个体仍看到周围环境呈飞速转动状态,与原身体旋转方向相一致,因此有人将它称之为运动性幻视,也有一定道理。

  3、深感觉障碍病理基础

  深感觉中枢系统包括顶叶、脊髓后素、周围深感觉神经通路。深感觉发生障碍,破坏了运动的反馈机制,病人不能意识到动作的机体状态,也丧失了重要的反射冲动,从而产生深感觉障碍引起的共济失调,这种共济失调称为感觉性共济失调。个体不动,用双目凝视前方转动的物体,达到一定时间时,物体静止后,个体感到仍在转动。甚至出现站立不稳,这种失调称为视觉性共济失调。

  4、枕叶病理基础

  病人的折枕叶有占位病变,其视感觉会受到影响,对目的物的距离判定产生错误,这时亦可出现视觉性共济失调。

  凡是锥体外系病变出现锥体外系症状。尤其舞蹈抽动综合征时,大多伴有共济失调。锥体系部分受损导致不全性瘫痪并影响运动、动作时,也常伴有运动、动作的协调性、灵恬性、统一性受损。实际上,这些表现也为共济失调的表现。所以,其济失调既有多原因性,又具有复杂的病理机制,不同发病机制出现共济失调的表现也有一定的差异性,这就成为定位诊断的症状学基础。


查看更多关于“共济失调的病因详细解析”的相关常识>>

共济失调医生咨询

    Fatal error: Exception thrown without a stack frame in Unknown on line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