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酸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观察

时间: 2014-12-22 18:45:17 来源: 求医网

  吐酸指外感吐酸水、内伤吐酸水、吞酸等症状。吐酸多见于慢性肥厚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胃酸分泌过多症等疾患。中医对临床患者主诉“吐酸、烧心、胸骨后疼痛3年”,曾做胃镜示“反流性食管炎,慢性浅表性胃炎”,长期服洛赛克、西沙必利等疗效不佳,并做了诊断及疗效观察。详细介绍如下。

  初次诊断:见吐酸烧心,夜间为甚,胸骨后灼痛,两胁胀闷,咽异物感,口干口苦,心烦易怒,胃胀,早饱,嗳气,无恶心呕吐,纳可,二便调。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治法:清肝泄火,和胃降逆。方药: 黄连6g、 吴茱萸5g 、栀子10g 、黄芩10g、乌贼骨30g 、煅瓦楞30g 、浙贝10g、 旋复花10g、代赭石30g 、枳实10g 、厚朴10g 、丹参15g,连服7付。

  二次诊断:吐酸烧心、胸骨后灼痛等减轻,但仍有咽异物感,口干口苦,胃胀、嗳气。舌脉同前。上方加玄参10g,炒莱菔子30g。连服7付。

  三次诊断:吐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减轻,但与二诊变化不大,余症较前减轻。苔黄腻较前好转,脉同前。上方加三七粉3g冲服,白芨10g。连服7付。

  四次诊断:轻度吐酸、烧心,胸骨后灼痛基本消失,咽异物感减轻,余症消失。舌苔薄黄腻,脉滑。上方去炒莱菔子、旋复花、代赭石,加射干10g,连服7付。

  五次诊断:症状基本消失,仅受寒凉及饮食不慎时轻度吐酸、烧心,上方连服14付。

  以后电话随访,所有症状消失。随访半年,病情未再复发。

来源资料:《国内中医药科技》 2004年 第5期


查看更多关于“吐酸的中医诊断及疗效观察”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内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X线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心电图检查、食管造影检查
常用药品:
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香砂养胃丸、埃索美拉唑镁肠溶片、健胃愈疡片
相关疾病:
反流性食管炎、小儿原发性膀胱输尿管反流、胃酸过多、食管炎

吐酸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