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鼻血的诊断标准介绍

时间: 2014-11-06 17:45:06 来源: 求医网

  鼻衄可分为鼻源性、颅内源性和全身源性。单侧最多见,主要有外伤、鼻腔感染、局部血管损伤、鼻咽癌等。双侧出血则多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某些发热性传染病 (流行性出血热、伤寒等)、血液系统疾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血友病、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高血压、维生素C或维生素 D缺乏等。流鼻血的诊断标准有如下几点。

  (1)外伤性颅底骨折

  临床表现:多见于前颅底骨折,可见眼睑和结膜下淤血,一侧或两侧“熊猫眼”;常伴有脑脊液鼻漏和颅内积气。辅助检查:颅骨x线平片检查、头CT及MRI,必要时脑血管DSA。后者不仅可以清楚的判断出血部位和血管,还可以针对严重鼻衄的出血进行治疗。

  (2)外伤性颈动脉海绵窦瘘(TCCF)

  多发生在较严重的颅底骨折,TCCF发生后,在动脉血流压力的作用下海绵窦向蝶窭疝出,造成严重的鼻衄,鼻衄有时先于CCF其他临床症状发生之前出现,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大多数病人因鼻衄就诊,脑血管DSA发现TCCF。

  (3)鼻咽部肿瘤

  临床表现:早期常反复少量出血,鼻塞也是较早期的症状之一;晚期肿瘤可破坏大血管导致大出血。辅助检查:CT、MRI常可以明确肿瘤的部垃、累及的范围、骨质的破坏情况。

  (4)血液系统疾病

  常见有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过敏性紫癜、严重感染、化学物质或药物中毒、维生素c或维生素PP缺乏、尿毒症、动脉硬化、再生障碍性贫血、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癫、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肝病、异常球蛋白血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脾切除后、感染、创伤、血友病、低纤维蛋白血症、凝血酶原 缺乏症、凝血因子缺乏症、抗凝药物治疗过量等。

  临床表现:除鼻衄外,常伴有皮肤黏膜下出血、紫癜、瘀斑、牙龈出血、月经过多、血尿、黑便等,严重者可导致脑山血或内脏出血。

  辅助检查:血液系统检查和骨髓细胞学检查可以确诊。


查看更多关于“流鼻血的诊断标准介绍”的相关常识>>

温馨提示

就诊科室:
五官科
患者部位:
头部
相关检查:
前鼻镜、鼻内镜及/或CT、MRI检查、血常规检查、根据需要检查凝血功能
常用药品:
芦丁片、复方大红袍止血胶囊、八宝五胆药墨
相关疾病:
白血病、出血热、鼻息肉、慢性炎症、鼻腔肿瘤

流鼻血医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