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白血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患者不及时治疗白血病的话,就会导致病情加重,到时严重危害到患者的生命。所以及时了解白血病的治疗是很有必要的,能让患者更好的控制病情。临床上,治疗白血病的方法有很多,那么,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怎么样?中医治疗白血病能够很好的控制患者的病情,而且副作用比较小,比较适用于疾病的长期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在治疗时应根据患者的早期、晚期等不同的症状表现,将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结合起来,进行调理,从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方法如下:
1、气血两虚证
头昏,神疲乏力,动则气促,心悸气短,目眩,耳鸣,唇甲色淡。懒言,自汗出,甚至腰腿酸软,妇女经血涩少或闭经,面色苍白或萎黄无华,皮肤可见出血点。舌质淡或淡胖,苔薄自,脉细软或略数。治益气养血。用八珍汤,当归,川芎,熟地黄,白芍药,人参,白术,茯苓(去皮),炙甘草,生姜3片,大枣1枚。白血病体虚乏力者加黄芪、枸杞;出血者加阿胶、小蓟;眠差者加远志、五味子;方中用参、术、苓、草补睥益气;归、芍、地滋养心肝,加川芎入血分而理气,则当归、熟地补而不滞;加姜、枣助人参、白术入气分以调和牌胃。全剂配合,共收气血双补之功。
2、气阴两虚证
头晕乏力,午后潮热,或手足心热,盗汗。咽干心烦,失眠多梦,甚刚消瘦,腰膝酸软,耳鸣耳聋,遗精滑泄,舌淡红,苔少或光剥,脉细数。治益气养阴。用生脉散、合二至丸,人参,麦冬,五昧子,女贞子,旱莲草。若白血病阴虚重于气虚,人参可改用北沙参,加龟板;若阴虚及肾,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兼见热毒之证,加青黛、白花蛇舌草、半枝莲等。生脉散中人参甘平,补肺,大补元气;麦冬甘寒,养阴生津,清热除烦以安神;五味子酸涩收敛,叁味合用,取其益气生津,使肺润津生,气阴两复。二至丸(女贞子、旱莲草)功能补肾养肝,用治白血病肝肾阴虚之证。
3、热毒炽盛证
壮热,烦躁,头晕唇焦,口舌生疮,周身骨痛,或见发斑衄血,神昏谓语,小便黄赤,大便干燥或秘结不通。舌红或紫,津少,边有瘀点,苔黄或灰黄,脉弦数或滑数。治清热解毒,凉血消斑。用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犀角,生地黄,芍药,牡丹皮,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血病热毒炽盛证多见干急性白血病,往往兼见出血、肺部感染、口腔演疡等备类兼症,若见高热不退,可加用知母、石膏;出血较多,酌加仙鹤草、茜草、叁七粉等,加强止血作用;感染,加银花、连翘、板蓝根;见口渴少津等伤津之象,须时时顾护阴液,可加用西洋参泡服。
白血病热毒炽盛证之病机为热毒壅盛,且充斥弥漫叁焦,故用黄连、黄芩、黄柏直泻上、中、下叁焦之火;栀子通泻叁焦之火,兼能导热下行;犀角清心、凉血、解毒;生地养阴清热,配合犀角凉血以止血;赤芍、丹皮既能凉血,又能散瘀。全方泻火解毒与凉血活血散瘀同用,而重在清热解毒,凉血散瘀。
4、痰热瘀毒证
胸闷,纳呆,头昏,跛软,发热或不发热,面色苍白,倦怠乏力,皮下可见出血点或瘀斑。白血病重者可见骨痛如刺,面色晦暗,唇暗淡红。舌质暗,边有瘀琏,苔黄腻或白腻,脉弦滑。治清热解毒,化痰散结。用黄连解毒汤、合四苓散、失笑散,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白术,茯苓,猪苓,泽泻,五灵脂,蒲黄。痰湿重者,酌加贝母、瓜蒌、竹茹、陈皮、半夏等;热毒重者,加青黛、自花蛇舌草、大青叶、七叶一枝花、土大黄等;用卑虚湿阻者,可加党参。
白血病痰热瘀毒证由湿浊之邪与热毒互结而成,湿热互结,煎熬津液,炼津成痰,痰热阻滞气机,则气血运行受阻,最后导致瘀血形成。故本证以湿、热、瘀叁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为白血病主要病机。本方中黄连解毒汤清热泻火;四苓散即《伤寒论》五苓散去性温之桂枝而成,功能利水化湿;失笑散中蒲黄、五灵脂均有通利血脉,祛瘀止痛作用,两者相须为用。全方熔泻火解毒、祛湿化痰及活血化瘀于一炉,共奏清热解毒,化痰散结之功。
以上介绍的就是“中医治疗白血病的效果怎么样”的详细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患者要根据自己的实际病情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白血病的方法,不能盲目选择。中药在抗微小残留病方面,也能发挥重要作用,对治疗白血病十分有益。要想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要结合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白血病治疗的中药,因为机体正常免疫功能可以在白血病细胞总数低于10^6时控制或消灭残留白血病细胞。
来源资料:《中华血液学杂志》 2001年 第7期
关于我们|招贤纳士|联系我们|用户协议|帮助中心|网站地图|内容合作|友情链接|新浪微博|下载安卓客户端
免责声明:求医网所有建议仅供用户参考。但不可代替专业医师诊断、不可代替医师处方,请谨慎参阅,本站不承担由此引起的相关责任。 Copyright © 2015 QIUYI.CN 京ICP证111012号 公安备案号11011202000697 京ICP备19023784号-1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